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江门: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

     时间: 2022-04-15 08:46:17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迈进新时代,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平安江门法治江门建设,持续深化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疫情发生以来,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成效,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

走向新征程,江门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当前,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提升基层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尤为重要关键。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特别是去年推动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落户,7个县级“信访超市”全部启动运作,“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并运行,以“智治”创新开拓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组部等四部委《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以及省委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市迅速行动,在刚闭幕的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专题部署基层治理工作。全会研究了《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围绕“五治融合”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作了详细部署,其中有哪些亮点举措?如何发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我们逐一解读。


关键词:党建·引领

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   

我市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一体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受到省委充分肯定。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

黄继明 摄

“党建引领”“党组织”是《二十条》中出现的高频词,体现了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第一条就提出,“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党的工作覆盖和组织覆盖向村(居)小组延伸,“把党的组织扎根到群众家门口”。

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中,《二十条》重视发挥网格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中的作用,提出按照“一个网格设立1个党组织、配备1个网格小组”的要求,推动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社区现代物业管理成为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以来,我市探索“红色管家”新模式,有效激发了党群活力。《二十条》紧扣时代脉搏,总结我市成功经验,部署推动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加大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行业党组织组建力度,“推动住宅小区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按楼栋划分党员责任区”。

在健全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制度机制方面,《二十条》提出,用好村规民约,大力推行党员设岗定责、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积分制等经验做法,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镇村创建等活动。同时,加强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规范党组织领导的村民小组议事决策机制等。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摄


关键词:网格·设置

“千条线”纳入“一张网”

网格化管理是党中央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网格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基层网格化管理整体还存在三个问题:网格划分不够科学、不合理;网格员队伍建设薄弱,专职网格员偏少;网格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完善。

《二十条》坚持问题导向,合理设置网格,提出推动“多网合一”“一网多能”构建综合网格,将村(社区)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网格整合后各职能部门不再另行单独划定网格,把“千条线”纳入“一张网”。

根据《二十条》,农村一般以行政村为单元划分网格,社区一般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划分网格。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矛盾复杂、人口密集的村(社区)按300—500户设置网格,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可单独划分网格。
    网格定位明确后,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二十条》提出,逐步提高专职网格员的比例;兼职网格员一般由辅警、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各类志愿者、社工、新就业群体等担任。
    整合资源、充实网格员力量,是《二十条》的鲜明导向。《二十条》具体提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

激发人员积极性、提升网格管理效能,关键要靠一套运行顺畅的机制。《二十条》提出“完善网格运行机制”,明确网格员、村(社区)、镇(街)、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对网格运行机制作了进一步阐述:明确综合网格员的四项主要职责,即日常巡查、采集信息、报告问题、调处应急。网格员通过巡查走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排查上报矛盾问题。对网格排查上报事项,村(社区)做好梳理汇总,镇(街)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同时,要定期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各县(市、区)建立党政领导、政法牵头的综合网格工作领导机制,建立网格工作事项入格审查制度,科学合理制定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清单和网格员责任清单,防止职能部门将部门责任推卸至综合网格和网格员。


关键词:队伍·聚合

壮大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队伍建设是前提。
    为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十条》从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三方面着手,壮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今年以来,我市机关各级党组织先后派出3.5万名机关党员志愿者下沉一线,全面协助社区开展宣传教育、核酸检测、接种疫苗等工作,为我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十条》提出,坚持“平战结合”,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平时组织能力和战时应对能力;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及时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些措施,为基层应急备战,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注入了“红色力量”。

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也将成为常态。《二十条》提出,推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镇(街)、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以“双报到、双服务”推动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急迫且重要。
    为此,全会提出确保今年上半年全市所有县(市、区)要出台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全日制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二十条》有相应举措。如,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又如,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市内互认和工资收入正常增长机制,确保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并落实“五险一金”等。
    同时,《二十条》突出实战实训,提出每五年完成一次全覆盖轮训,提升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江门现有志愿者63.3万人,为建优专业志愿者队伍,《二十条》提出要围绕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文明创建、法律援助等内容,健全分级分类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二十条》还提出要建强疫情防控专业队伍,强化各级各类救援人员的应急救援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等。


关键词:机制·创新

“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
    
全会提出,要统筹整合平台资源,推动工作联做、资源联享、难题联解,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二十条》则为编织整合这张基层治理的“大网”穿针引线、提供保障。
    在平台端,《二十条》提出,加快推进“两中心一基地”建设,推进社会智慧治理,率先打通组织、人大、政协、政数、公安、信访、民政、应急、三防、城管等部门信息系统,实现“一网融合”,从而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江门日报记者 邱昱 摄

同时,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从而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在需求端,《二十条》提出建设“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实现“一网受理”。在县镇村三级建设“信访超市”,统筹人民调解、法援服务、诉讼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心理服务、义工帮扶等社会服务进驻,全口径一站式收集群众诉求。 

同时,充分发挥全市4800多名基层网格员“前哨”作用,通过开展日常巡查走访,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矛盾问题;依托“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建立智能化数据分析系统,全面了解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情况。

在供给端,《二十条》提出实行群众信访诉求服务“基层发令、部门执行”等配套机制,实现“一网通办”。即由镇(街)、村(社区)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时,统筹整合利用“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义工、人民调解员等基层服务资源,分级分类组建基层治理“人才库”,精准“外送”多元诉求服务,推动各类事件处置、风险应对更主动、更及时、更高效。


关键词:保障·效能

筑牢基层治理阵地

要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基础保障不可或缺。  

党群服务中心是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和窗口。为建好用好这一载体,《二十条》从体系构建、使用效率、资源整合三个方面作部署。

《二十条》提出,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推动镇(街)党群服务中心面积一般不少于1000平方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力争达到每百户或常住人口300人30平方米以上,根据村(居)民需求在网格设立党群服务站点。

建成是基础,用好是关键。《二十条》提出,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使用效率,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网格指挥、综合治理、协商议事等功能区域,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办理,提高党群服务中心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整合现有系统平台资源和属地基层治理经费”,是《二十条》提出的最有力举措,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与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议事室)、综治中心、群众诉求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心圆”工作站(室)、社会工作服务站、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心理健康服务室、康园中心等阵地设施共用、资源共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随着技术发展和应急救援面临的新变化,着眼平战结合,更新应急物资储备观念,《二十条》提出,推动建立物资储备动态管理和更新制度,科学合理配置应急物资储备,推动设备设施迭代升级。同时,强化防疫物资保障供应,建立物资储备保障监控制度,确保全市防控物资、医疗物资、检测物资储备高于全省储备要求。

相关附件:
./t497854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