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恩平:背包住村,为群众办好关键小事

     时间: 2022-08-11 09:00:00               文档来源:《南方》杂志

近日出版的《南方》杂志聚焦恩平牛江干部“背包住村”的经验做法,刊发了文章《背包住村,为群众办好关键小事》,全文如下:



7月初,受台风“暹芭”影响,江门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江门恩平市牛江镇莲塘村“背包干部”在下乡住村的过程中,看见一名当地农户冒雨在夜里抢收早稻。原来,受到暴雨影响,牛江镇内的部分水稻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若不加紧抢收,村民半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得知这一情况,该干部立马将情况反馈给镇农办,并联系村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帮助该农户迅速抢收水稻。水稻倒伏的现象,在牛江镇并不少见。为切实减少农户损失,牛江镇党委政府通过实地查看,收集水稻倒伏情况,迅速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助力抢收水稻。此外,还通过联系保险机构,快速开展查勘定损工作,助力加快受损农户获得赔付。

这是江门恩平市开展干部“背包住村”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一发源自牛江镇的党建品牌,自2021年10月在牛江镇开展后,仅短短几个月,小镇就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目前,“背包住村”正在整个恩平市全面铺开。


恩平市牛江镇“住村”党员干部帮助村民抢收水稻。


背着背包来,带着问题走

“以前镇领导班子也经常下乡走访,但是像这样子形成制度的,还是第一次。”谈起“背包住村”,牛江镇党委委员郑燕燕深有感触。

去年,牛江镇领导班子换届,尽快掌握镇情村情成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加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开展,镇领导班子下乡调研密集了起来。

“村民们一般都是白天耕作,晚上才会在家,我们就利用村民早起耕作与傍晚空闲的黄金时段进行调研,有时候甚至会跟村民聊到晚上一两点。这样的情况多了,我们就想能不能形成制度,让镇领导干部轮流到驻点村和工作相关村住上一晚,于是形成了‘背包住村’的做法。”郑燕燕说。

背上背包到村里住上一晚,村情民意更了解。在仕洞村与村民拉家常的过程中,郑燕燕了解到,仕洞村里一座机耕石桥年久失修,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郑燕燕迅速联系镇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最终将石桥的修复工程纳入恩平市水利项目,并将于今年年底动工。

“如果我们不住村,跟村民深入交流,就发现不了这些关键的民生小事。”郑燕燕说。

背着背包来,带着问题走。2022年5月,牛江镇正式全面开展“背包住村”活动。由镇领导班子带头,每月至少两次,背上背包,把值班地点挪到村委会,开展“住村”工作,留宿村里,做到“五访五问”:走访贫困户,询问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走访示范户,询问致富经验;走访打工返乡户,询问发展思路;走访诉求户,询问诉求事由;走访党员户,询问意见建议。

“三听”“三谈”“三落实”是“背包住村”制度的核心。听村民“说烦恼、讲诉求、提希望”,同村干部“谈学习、谈工作、谈发展”,第二天回到工作岗位后,“住村”干部要重点围绕住村时了解的情况,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责任。


不断办好群众“关键小事”

去年底,牛江镇昌梅村“住村”干部在一次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件“怪事”——这名村民种的水稻,总有一部分抽穗偏迟。“住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党员种植户们几次研究,也没发现什么端倪。最终,多次实地调研和请教专家后,昌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积泉发现,这位村民种植的水稻比较靠近村里的主干道,而当时昌梅村刚装上了新购置的路灯。

“我们村的路灯会从晚上六七点一直亮到早上五六点。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水稻由于路灯的光照,导致生长发育、幼穗分化出现延迟。” 冯积泉说。最终,昌梅村调整了该路段路灯的光照时间,部分水稻抽穗偏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像这样的小事,没有‘住村’干部牵头和村民进行深入交流,我们可能都发现不了。”冯积泉说。

鹏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金祥则对另一件事印象深刻。

在一次“住村”干部与村民的交流中,有鹏昌村村民抱怨,最近来村里面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车辆还到处停放,给村里人出行带来了麻烦。

“没想到村民们无意中说的两句话,却被‘住村’干部听进心里去了。”吴金祥说。

原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恩平县委旧址(郑锦波故居)成了各地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热门地。这本是一件好事,却因为没有停车场给村民带来了麻烦。

第二天一早,牛江镇干部及镇人大代表就到实地调研,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镇人大将郑锦波故居停车场建设工程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目前,郑锦波故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已竣工验收,其他建设工程正有序进行中。

每一件“关键小事”,其实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据了解,牛江镇党员干部已为解决村民“关键小事”180多件,这些“关键小事”均与村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

为办好群众的“关键小事”,牛江镇要求,“住村”干部要建立“联系户台账”,做到一户一档案;每月以村为单位,召开由镇村团队同志、村“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网格员、党员、普通群众、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民情座谈会”;将住村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梳理形成“民生台账”,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每季度及时公开“民生台账”的办理情况。


基层治理的综合平台

在住村走访过程中,“住村”干部获悉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老冯改过自新后自主创业,但在银行融资时遇到了困难。“住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同银行沟通协调,没过几天,老冯就从银行贷到了5万多元,买了一台农耕机。

马铃薯种植户遭遇“卖薯难”,“住村”干部得知情况后,迅速联系当地马铃薯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销售中间商及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召开产销对接会,共同商议推进马铃薯销售,共帮助69户种植大户解决了3377亩马铃薯销售问题。

多数老人因身体不便等原因无法到镇卫生院进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住村”干部了解到情况后,及时与卫生院进行沟通,采取专车接送与医护人员上门接种的方式,解决了100多名老人的疫苗接种问题……

“现在,镇里面很多干部都很年轻,刚住村的时候,还要我们这些村干部带队。现在,每次去村民家,他们都走在最前面,感觉已经比我还熟了!”经过近一年来的接触,冯积泉对“住村”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现在,“背包住村”制度已经成为恩平市推进基层治理、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拉近党群干群关系的镇域社会治理综合平台。

据了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过程中,“住村”干部化身平安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将群众诉求及时记录,依托“粤平安”平台纵向贯通市(县)、镇综治中心,横向联通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整合数据统一归口。同时,牛江镇还结合“住村”干部反馈的情况,及时将“天眼”视频直接接入镇综治联勤指挥中心,与线下实体13个村(居)、14个网格一一对应,实现政府与群众、部门与基层的双向互动,不断地改善基层的治安环境。

今年第一季度,牛江镇群众上访率同比下降21.4%,警情同比降低40%,行政案件同比减少60%,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有一次住村,我去村民家,结果左邻右舍听到消息都来了,我们一直聊到晚上12点多。村民说,他们并不一定要反映问题,只要看到我们镇里的干部住在村里,跟他们说说话,拉拉家常,他们就很开心了。”郑燕燕说。

“一盏灯,一条路,夜幕降临,感受村里的安静祥和。一草一木,平淡且耐看。与村干部畅谈,尽是收获,任重而道远。”3月的一个深夜,牛江镇一名“背包住村”干部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宁静祥和的小村庄。

相关附件:
./t637451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