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开平:引进博士博士后激发创新活力,促人才链产业链融合

     时间: 2022-12-26 19:00:00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

大山深处,一个深藏地下700米的大型科学装置,将探索宇宙奥秘——位于开平市金鸡镇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中微子研究的最前沿阵地,而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成为开平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强力磁场。 

据悉,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今年成功引进博士后6人。


开平中微子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结构——直径35.4米、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吨的有机玻璃球。刘悦湘 摄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开平市积极推动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释放人才政策引力撬动企业搭平台促发展,培育引进符合产业转型方向科研人才,强化服务保障,吸引集聚了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开平市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个、博士工作站8个,其中今年新增广东省博士工作站2个,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新引进在站博士后7人,新增柔性引进博士、在读博士5人。开平市大力激发博士博士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展现人才“C”位风采,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政策领航

打造引才“四梁八柱”

本科毕业后,郑艳芬给了自己一个“间隙年”,在那一年里,她尝试了不同的工作,试图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之后,她下定决心继续进修,当时的她已经非常明确想从事文旅行业。

2020年,郑艳芬博士毕业于暨南大学,2021年12月进入暨南大学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传统建筑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方面的科学研究。郑艳芬表示,自己选择开平并非偶然,因为开平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她通过导师推荐接触到开平赤坎古镇项目,她认为在赤坎古镇这样的大型项目平台之下,创业机会比较多,像古镇外围的城镇建设、乡村振兴工程等,都需要智力团队或智力人才的加入。

近年来,开平市始终坚持把博士博士后队伍建设作为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的重要抓手,突出制度创新,加强顶层设计,为博士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筑牢“稳”的基础。开平市用好“江门市博士博士后建站单位建站补贴”“江门市建站单位招收博士后工作补贴”,加强开平市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建设。比如,2021年推动开平市预发卫浴有限公司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增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暨南大学共建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0-2021年,开平保持年均2家博士博士后科研载体的增长量。 

实现“进”的目标。2022年以来,开平市加快推进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发动申报,博士人才载体建设实现新突破。共发动了6家优质企业申报建站,其中开平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及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2家企业已获省人社厅备案通过,占省扶持江门市粤东西北地区4个博士工作站名额中的2个。


开平市依利安达电子第三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


推动“质”的发展。2021-2022年,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连续引进在站博士后2人,分别是2021年12月进站的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刘英俊、2022年3月进站的香港教育大学博士李宇涵。其中刘英俊聚焦水暖卫浴的橡胶密封件研发应用,李宇涵主攻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研发应用,产学研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华艺攻克行业共性难题,不断提高水暖卫浴产品“开平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开平市旭日蛋品有限公司博士工作站研发室。


平台支撑

提供施展才华舞台

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创新研发平台,掌握国际卫浴核心技术,先后获得700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及多项国际PCT发明专利……早早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博士博士后制度集聚培养优秀青年创新人才的独特优势,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在品质锤炼、科技引领的路上不断“升级打怪”,以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蜚声中外的良好口碑。

而在开平市赤坎镇,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肩负着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

博后中心的成立,一方面有利于集聚一批博士博士后人才、专家学者为赤坎古镇项目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以赤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旅游产业人才乃至全市各行各业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的引育。  

截至目前,博后中心吸纳了一批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孕育了开平市塔木方原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奇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九州十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创业公司。2020年出版专著《侨小馆——传承农民的创造》,在编待出版专著6本。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工作站是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科研载体。近年来,开平市重视博士博士后载体建设。比如,加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建设,按照博后中心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博后中心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博后中心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共享博士博士后人才平台,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引进使用体制机制,在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服务、发展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将博后中心运营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每年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不少于50万元用于博后中心开展工作。

再如,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科技创新引擎,助力推进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积极延伸和扩大国家大科学实验装置在开平市前沿技术研发和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的作用,支持实验室承办全球性、国家级、省级高端人才交流活动或论坛,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经费支持。


强化激励

增强创新创业动力

近日,开平的2名在站博士后李宇涵和郑艳芬成功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据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于1985年设立,是国家专门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设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类型分为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两大类,其中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

在开平,对博士博士后从上至下的各类创新创业资助也是不断完善,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潜力提供了强大支撑。

如《开平市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用“真金白银”鼓励人才创新——对新设立并招收博士博士后的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建站补贴。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的博士后,给予每人每年20万元生活补贴,最长期限2年;对设站(基地)单位每新招收1名博士后,给予3万元工作补贴。开平市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建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并新招收进站博士后的,按照每名博士后5万元的标准给予高校一次性工作经费补贴。   

为大力引进博士、出站博士后,《意见》提出,对承诺连续在开平工作3年以上并在开平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出站博士后,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对承诺连续在开平工作5年以上并购房的博士和出站博士后,分别按照10万元/人、20万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对从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和出站博士后,在前述补贴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同时,柔性引进在读博士,支持柔性引进在读博士与开平市企业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按项目合作协议,经备案后,对柔性引进的博士和导师每年分别给予2万元和3万元生活补贴,最长期限2年。


用心服务

营造爱才重才氛围

近年来,开平市深入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县镇两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育才引才留才政策和措施,精心打造人才公寓,建强人才管家队伍,优化开平英才服务,围绕博士博士后群体生活、落户等关键小事,提升人才服务竞争力,让博士博士后人才在开平安心安居乐业。据悉,开平市2022年已累计发放各类博士博士后资助312万元。  

比如,建立和完善“开平英才卡”制度。开平市为在本地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开设“绿色通道”,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发展壮大开平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着力打造开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助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管家队伍,为人才提供产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项目对接等专业化服务。 

又如,实施人才安心保障计划。对全职在开平工作的博士,其子女申请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或公办幼儿园的,分层次统筹优先安排学位保障就读;从外地申请转学到开平市高中就读的,按与原就读高中学校等级相当的原则安排入学。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医治疗快捷服务。在各镇(街)设立人才集体户,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人才集体户,为各类人才落户提供便利。  

下一步,开平将持续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推动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相关附件:
./t740952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