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逾千名博士扎根侨都!江门倾力强化粤港澳人才协作

     时间: 2024-02-20 19:00:00               文档来源:市人社局

“我希望江门市能够成为人才创业创新的首选之地,吸引更多的有志人士、优秀人才,为江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民建江门市委会参政议政委副主任、博士科技珠西区域副总经理吕耀文说。从2019年江门市政府“一号文”——《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到2024年江门出台人才强市“新30条”,吕耀文在返乡从事高层次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及双创项目孵化等工作的几年间,见证了江门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日新月异,他既是其中的“受益者”,也是江门人才事业发展的“推动者”之一。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2023年以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深度参与者,江门市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积极实施“人才倍增”等六大工程,突出强化产业科技人才支撑,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赋能提质,不断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其中,江门3支人才队伍建设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博士人才总量首破1000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增至55.3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4.01%。高层次人才总量超1.2万人,新增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层次人才引育迈上了新台阶。

2月18日,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召开2024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江门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制造业当家,围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等重点工作,在深入推进“人才倍增”工程中彰显担当,持续以“高分”书写人才工作新答卷,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年5月18日,江门市举办2023“江港澳”人才高质量发展大会,近300位人力资源专家、企业家、行业权威人士、人力资源高管汇聚一堂,共同聚焦江港澳人才高质量发展。


打好“国”字牌

积蓄高水平人才动能

博士(后)是青年人才中更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群体。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博士(后)人才汇聚计划,持续打造“博创江门”品牌,在聚集博士后人才服务产业发展方面为全国探路。2023年全市新设立了11个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2016年至今,江门市博士后科研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由28家增至70家、增长2.5倍。发挥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创业示范中心作用,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来江发展,在站博士后人数首破100人,在职博士首超1000人。作为全省四个代表之一在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独立设展,并实现全国性博士后赛事奖项零的突破,在全国博士后大赛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三,有效展示江门市人才工作成效。


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


2023年12月6-8日,产才融合——2023年博士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活动在江门市召开,此次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主办,江门牵头高规格承办,活动吸引了7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200名博士、博士后人才齐聚江门助推产业创新发展,江门博士工作“显示度”进一步提升。

针对产业发展人才短板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加快建设高水平卓越工程师队伍,江门提出实施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于去年12月创新成立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会等各方资源,打造出一个集培训交流、项目合作、技术攻关、协同创新于一体的产业工程师高质量培育平台,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江门制造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工程师人才供给。同时,江门市也始终全方位、多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全球各地高端人才来江干事创业。

“很多北京的朋友开玩笑,说我‘忘本’,事实上,相较于北京干燥的气候,我确实更喜欢江门温润的气候环境。而且,这里的人文环境也很好,大家都很重视教育,很尊重人才。”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副主席王罡表示,江门是成就他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才扶持政策十分灵活,为他们这些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很多便利,“政府会定期来探望我们,去医院看病也提供有绿色通道。”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副主席王罡。


与江门二十多年的“朝夕相处”,让王罡习惯并喜欢上了这里的饮食、气候和人文环境。除节假日外,他几乎全年都待在江门,他也先后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江门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完成科技鉴定3项,其中1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完成企业自主投资超亿元项目2个;所负责的工程项目技术组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工人先锋号”……

今年,广东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这是全国首个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的专门立法。“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对产业工程师的需求逐渐加大、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高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立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必然大有可为。”王罡表示,联盟为江门制造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工程师人才供给,既能帮助企业拓宽获得人才的途径,也能为人才了解企业增加了渠道。目前,该联盟合作单位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领域不断延伸,江门全市产业工程师总量超5.2万人。

此外,为更加坚实制造业当家人才支撑,江门市于2023年开展补贴性培训6.07万人次,完成比例全省第一;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赋能行动”,新增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人才3.62万人次,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1.44万人次、完成比例全省第二;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铜牌和优胜奖,实现江门参加最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的省赛、国赛金牌榜和奖牌榜“双零”突破,技能人才队伍量质双升。


2023年6月28日,江门举办2023年“侨都人才”产业工程师专项招聘线上直播暨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推介会,聚集江门四市三区20家优质企业参加,提供365个优质岗位,直播共吸引超21万人次观看。


织密服务网

强化粤港澳人才协作

人才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我们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便利华侨华人投资改革试点工作,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深度广度,深入实施湾区‘就业通’‘人才通’‘社保通’工程,服务‘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江门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文丽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江门市深度参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点做好人才服务,坚持主动服务、精准服务、高效服务,用感情留人。大力构建“一卡、一网、一站”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江门打造“侨才通”服务品牌,把人才绿卡升级为全市通用的“侨都人才卡”,线上加快建设江门人才网和“侨才通”微信小程序,线下构建起“市(1)+县(7)+服务点(N)”三级共192家人才服务点。组建专业人才服务管家队伍,线上超5万人次享受11大类400多项人才服务。

澳门大学毕业的博士庞欣新于2020年成为了江门新会区引进的首位境外博士,由于此前长期在澳门发展,她对于内地的相关申报流程并不熟悉,进入新会当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江门相关部门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与指导,从申报的材料与手续、工作对接到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做好了细致安排,庞欣新不需要额外操心。


澳门大学毕业的博士庞欣新(左四)进驻新会当地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时合影。


“江门就业环境很好,这里有很多全国知名甚至是全球知名的企业,不管是来交流、实习、就业还是创业,对各类人才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2023年底,庞欣新在出站之时组织了逾40名来自澳门各高校的本科、硕士及博士青年学子赴江门进行研学交流活动,加强澳门高层次人才对江门创新创业和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更好促进澳门与江门两地交流合作。“我希望把江门这么好的平台推介出去,包括澳门的学弟妹们,让他们都有机会能够来到江门,走进江门,了解江门,爱上江门,留在江门。”庞欣新如是说。

此外,江门市致力于打造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多区”格局,该园由江门市人才发展集团负责运营,打造集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平台,基本构建人才招聘、人才猎头、人力资源外包、劳务派遣、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人才培训、职称评审等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链条。在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上展示行业发展成果,江门“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

入驻广东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博士科技专注于高端人才服务等领域,致力于促进区域人才工作、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受博士科技邀请,综合考虑发展前景、人才政策等各方面因素后,我决定回到江门,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吕耀文回忆说。


民建江门市委会参政议政委副主任、博士科技珠西区域副总经理吕耀文。


吕耀文团队负责协助运营的鹤山市人才驿站(一站式服务专区),通过构建“一站、两级、三圈、多节点”的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联动市、镇(街)两级人才驿站织密人才服务网络,精准服务高层次人才、产业工程师、青年企业家三大人才圈层,进一步深化高校、企业、园区等多方资源合作联动,形成了独特的“鹤山经验”,并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有力强化了“侨才通”人才服务品牌建设,为助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据了解,江门持续做实“侨”文章,助推广东厨艺技工学校获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推动珠西优秀产业人才创业创新园获评“南粤侨创基地”,以其为核心的“一园多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引进港澳项目171个,累计带动港澳居民就业人数达252人。在“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中增设了港澳赛道,吸引更多港澳人才到江门创业就业。江门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联合举办育婴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地市,累计为港澳同胞核发“一试双证”技能证书146张。不断保障来江人才权益,深化“湾区社保通”,全市共设立14个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在产业园区、合作银行等设立“湾区社保通”网办专区,江门引才、聚才吸引力持续增强。


江门推出“人社服务地图”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全市人社各类服务网点,同时更提供高频事项线上办理,实现群众办事“找对门”“就近办”。


以头号力度

从五大方面深入服务“百千万工程”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自实施以来,江门锚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紧扣职能实施“八大行动”,以头号力度服务“百千万工程”。

2023年,江门印发《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统筹设置综合协调、就业、技能、社保、人才、定点帮扶6个专项小组,分别牵头实施就业优先、技能提升、社保提档升级、人才政策服务等重点任务,推出21项可操作、量化实化的具体措施,全方位加大人力资源要素保障,持续为城乡经济发展壮大、产业振兴提质、公共服务均等、人力资源均衡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24年1月31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2023年“创新先锋”项目展示活动合影。


江门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锐楼表示,迈入湾区新时代,江门肩负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重要使命,将从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通”、产才融合服务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服务“百千万工程”、营造拴心留才的人才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着手,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深入服务“百千万工程”。

据悉,江门将加快推动“三项工程”落地见效,着力改善民生增进福祉。在“粤菜师傅”工程方面,将推进“五名”计划,建设新会陈皮风味菜研发中心,打造“新会陈皮+粤菜师傅”品牌。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同培育共发展,深化“培养+创业”模式,建设“粤菜师傅”创业孵化站项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食疗养生联盟建设。同时,深化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广东省粤菜师傅海外交流基地内涵建设,加强与港澳、海外协会(组织)合作,擦亮“世界名厨之乡”金字招牌。在“广东技工”工程方面,培育1个省级技工教育优质专业,推动技工院校招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以上,培养“农村电商”新业态技能人才。在“南粤家政”工程方面,培养“邑管家”复合型人才,开展“万家灯火”系列活动,推动家政服务进小区、进机关、进校园、进重点企业。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近年来,江门积极发挥乡村工匠联盟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江门市乡村工匠产业工程师累计达1570人,总量居各地市首位。

“今年,我们将加大力度推动人才‘入县下乡’,加快制定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开展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工作,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医务人员‘县招县管镇用’,落实向基层倾斜的工资政策,支持各县(市、区)对当地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灵活的工资分配激励和关爱倾斜措施。”黄锐楼表示,将继续高质量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全市新增不少于150名“三支一扶”人员。依托乡村工匠联盟培训乡村产业人才100人次以上,以传承本地特色传统技能为出发点,开展“乡村工匠”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并按照省部署拓宽乡村工匠职称评审专业范围,探索扩大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范围。


2023年4月,江门市举办“三支一扶”人员在(离)岗培训班,为强化“三支一扶”人才培育,厚植县域发展人才基础。


黄锐楼还表示,将深入实施“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做强江门市产业工程师联盟,着力开展项目交流、知识更新、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等主题活动,推动成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卓越匠心班”,探索形成产才融合江门经验。深化“侨才通”人才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重点人才“一对一”,热门服务“指尖享”,服务平台“优配置”。


相关附件:
./t955763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