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从蓬江区白沙街看城市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
来源:蓬江区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18-01-08 15:55:00

近年来,蓬江区白沙街立足于老城区的实际,注重发挥街道和社区的纽带作用,摸索出一条以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

筑基础  组织架构“四合一”

2015年8月,原北街、堤东、仓后、白沙4个城区街道整合为白沙街道。整合初期,由于机构数额限制,作为基层党建的落实者——组织人事办公室,只能与街党政办合署办公,没有作为独立部门单列出来。为强化阵地、力量、经费等基础保障,白沙街党工委争取蓬江区委支持,将党建职能和党建指导员,都统筹到单独设立的组织人事办,旨在推进党建职能、机构、人员的扁平化管理,实现所有业务一竿子插到底,使组织人事办由以往的“业务中转站”,变成目前的“工作指挥部”,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工作上多头管理、定位不清、重复操作等问题,并向管理精细化、队伍专业化、业务标准化作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白沙街党工委着眼于 “真”,着手于“实”,老老实实练好党务基本功,扎扎实实打好党建基础。无论是社区(经联社)“两委”换届选举、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站改造,还是归整辖区8800多份党员档案等基础性工作,都体现了整合后白沙街党建工作从1.0版到2.0版的蜕变。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基础性强化工作,白沙街党建实现了从整合之后的“站稳”,到统筹之后的“小跑”。

抓重点“两新”  党建“五项对接”

白沙街党员数占蓬江区党员总数的38%,“两新”党组织数占蓬江区“两新”党组织总数的44%。管好这支庞大的队伍,这对白沙街的党建乃至全局工作而言,都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白沙街党工委立足抓住四街合并的历史机遇,以“主动对接、深度融合、互促双赢”为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两新”党建“五项对接”共建模式,在有效覆盖上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是街道领导对接,实现“两新”党建“有人抓、有人管”。该街党政领导班子纷纷走进挂钩联系企业,积极为企业党建出谋划策。如通过驻点领导主动对接丽宫酒店党支部,牵头为其量身定做活动方案,解决了因企业轮班制而影响党员参加党支部生活的问题。 

二是社区党组织对接,有效推动共驻共赢。结合直联工作,吸引“两新”党员参与社区系列活动,增加对基层党组织的了解。尤其是部分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党支部,联合社区开展学习教育,建立了相互沟通、学习的平台,实现了共驻共建。

三是党员工作站对接,有效实现互助互补。通过组织“两新”党员参与社区党员工作站轮值、志愿服务活动,让“两新”党员参与社区自治管理、体验社区工作,增强了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永盛社区整合辖区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资源,建立起党员义工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群团组织对接,有效提升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为党组织助手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提升企业党员的活动参与度。如白沙街团工委举办的户外定向越野活动,吸引了50多名辖区企业的年轻党员参加。

五是党建指导员对接,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安排4名“两新”党建指导员分别联系5—6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每名党建指导员每月到对接企业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帮促企业党组织发展、壮大。

打硬仗  强大组织力经得起考验

2017年是白沙街整合后的首次村级换届选举,涉及53个社区、7500多名社区党员、17.5万选民,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社会关注度高。

为此,街道确保每个社区都有领导挂钩指导和工作组入驻督导,帮助社区发现问题,严把换届节奏,督促其按照程序依法依规进行选举。结合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落实包调查研究、包矛盾化解、包选举实施、包依法依规、包工作交接、包社会稳定等“六包”责任,党员领导干部每天深入社区入户走访,宣传政策法规,发放宣传资料,收集社情民意,动员党员群众主动支持、积极参与。通过努力,白沙街在蓬江区率先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

2017年8月底,强台风“天鸽”、“帕卡”相继袭击我市,白沙街作为老城区,房屋水浸、树木倒伏、山体滑坡等灾情颇为严重。在台风面前,白沙街广大党员干部亮出党员身份,巡逻在一线,吃住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及时排除险情,帮助群众转移,抢救群众生命财产,赢得了群众广泛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