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要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以及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等作用发挥的原则,切实规范党组织的设置,理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隶属关系。积极稳妥推进在村民小组(自然村)等设立党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村民小组下连接着群众,上连接着村级组织,是名副其实的农村‘神经末梢’。党支部建设到村民小组一级,可以进一步扩大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更多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平台。”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村党支部下移,将支部建在村小组,让村民小组党支部有场地、有规范、有保障……近年来,江门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为目标,实行行政村党组织设置优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开始,江门又在27个村民小组试点村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基层党建重心下沉已成为江门农村基层治理的一大法宝。
村民小组一级党建工作薄弱
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村民小组成为了农村发展的活跃单元,但同时也变成了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
“在村民小组一级,如果没有党组织发挥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很容易就会变成村民小组长一言堂。”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村民小组一级建立党支部是否可行?目前,江门共有村民小组1万多个,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要在每个村民小组都建立党支部,一是有些村民小组并没有足够的党员,二是一下子会增加很多党支部,管理上的成本会增加很多。
自2012年开始,江门便开始进行行政村党组织设置调整,在有条件的村民小组设置党支部,并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或党委。
“我们采用‘独立+联合’的方式,有条件的村民小组单独设置党支部,条件不成熟的村民小组,可以与邻近的村民小组设置联合党支部。”该负责人说。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是名副其实的大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6300人。近年来,浮石村相继成立了1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
“以前,村民小组参加党组织活动要跑去村委会,有些地方路途远,时间成本高,久而久之大家都不积极了。现在成立了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积极性提高了,群众联系多了,任务落实快了,大家都很高兴。”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八坊党支部书记赵英松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规范化建设激活党支部战斗力
党组织下沉一级,到村民小组建支部,看上去很美,但建起来复杂。有了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今年以来,江门市委组织部提出,在全市27个村民小组进行规范化建设试点,要做到有活动场地、有支部班子、有组织生活、有经费保障。
活动场地从哪来?江门市委组织部要求,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室等公共场所,不再新建,内部装修不作统一要求,但内部设施配备要讲求实用实效。
在浮石村七坊村民小组,一幢三层楼的老建筑,成了党支部的活动阵地。在这幢建筑的二楼,“村民议事厅”五个大字贴在正中央。七坊党支部书记赵活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党支部活动的阵地也成了村民聚集地,平时大家会到支部活动室聊家常,很多事情在村民议事厅里谈着谈着就解决了。
在去年开展村容村貌改造时,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赵活贵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改造项目由村民小组党支部会议上提出并与村民代表们集中讨论,很多问题就直接在现场商讨解决了,办事效率非常高。
党支部还发挥与上级党组织沟通争取项目资金的作用,同时发动村民自筹资金,确保改造经费到位。现在七坊村民小组村容村貌整洁了,村民们还自发捐资在村里的小溪护栏边修建了一些石凳子,村民的休闲娱乐又有了一个好去处。
除了活动阵地外,江门市委组织部还要求,要健全支部班子,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到村民小组一级,由于党员不多,支部班子建设最大的问题是‘书记难选’。”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江门市委组织部的思路是“一村一策”。每个试点村民小组都要分析村民小组的党员情况,党支部书记尽可能由所在村民小组党员担任,若无合适人员,则在党总支一级挑选合适人选。有条件的村民小组要实行支部书记与村民小组长“一肩挑”。
已有30年党龄的赵英松便是一个典型代表,他曾是浮石村“两委”干部,在退下来后,由于热心村务工作,去年他被推选为八坊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现在他除了忙着村容村貌改造外,也在物色下一任党支部书记人选,去年就将村民小组长赵羡斌发展成了党员。
在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庙边村民小组,年轻的80后党支部书记方艳芳便是强亚村党总支物色来的人才。她本来是塘口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6月,强亚村党总支决定,请她回来担任庙边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她是本村人,又是社工,有在镇政府工作的经验,在与上级党组织沟通、做村民工作等方面有着很多优势。”强亚村党总支书记方焯健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让农村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
开平市龙胜镇桥新村桥新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张伙汉最近很忙。桥新村正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准备打造成“颜值高”和“乡情浓”的美丽乡村。
“除了让桥新村民小组美在环境外,更要让它美在‘意境’。”张伙汉说。
近年来,龙胜镇探索基层党建重心下移,以桥新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为突破口,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目前,桥新村民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23人。
桥新村民小组在外乡贤较多,如何用好乡贤力量?近年来,不少地区出现“爱心遭破坏,寒了乡贤心”的情况。如何将乡贤对家乡的爱有序地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合力?在张伙汉的带领下,23名党员拧成了一股绳。
“村民小组有了党支部,大家参事议事的氛围浓厚了,办事效率高了。乡贤一看,党支部这么能干,也就放心了。”张伙汉说,桥新村民小组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乡贤的榜样力量,通过支部牵头、乡贤参与捐资,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该村村道已实现水泥硬底化,篮球场、桥新公园、桥新礼堂、“党群之家”、老人活动中心和祠堂等基础设施齐备;同时,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提升村民道德文化素养,让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村民小组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的魅力,正在江门27个试点村民小组中生根发芽。江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村民小组成立党支部,将基层党建重心下沉,正是为了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体系。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担任起“六员”角色,即党建事务的“组织员”、村情民意的“协调员”、困难群众的“服务员”、乡村建设的“示范员”、村内矛盾的“调解员”以及村容村貌的“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