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开平市塘口镇:“红色力量”领航乡村产业集聚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中共开平市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2020-09-17 11:30:00

祖宅村游人络绎不绝,民宿建设如火如荼,冈陵村“侨乡田园”生态田园综合体,强亚“农夫市集”等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旧圩粮仓广场成为村民活动中心、游客热门打卡点!旧圩重新聚旺人气,商街铺位“一位难求”,“水廊”碧道河清岸绿、蜿蜒舒展……

短短两三年,塘口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建引领、乡贤回归、村民响应、乡村产业集聚发展,塘口镇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2018年初,开平市塘口镇提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带一包”(即党组织带领群众组织、党员带领群众,百名党员包百村)党建品牌,“红色力量”深深渗透到乡村振兴的每个领域、每个环节,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2019年以来,塘口镇承办了超过10场次开平市级以上大型活动,获得了13项江门市级以上荣誉,这是塘口镇党委带领群众掀起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最真实表现。

激活乡村振兴“新细胞”

党员先锋带动村民建设美好家园

整洁干净的村庄环境,宽敞的村场、停车场和完备的健身休闲设施,这是塘口镇德堂村的日常面貌,该村一度成为附近村民口中“别人家的村子”。德堂村是塘口镇最快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的村子之一。

记者了解到,德堂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走在塘口镇前列的“制胜法宝”就是以党员带领群众谋发展。德堂村村民小组长陈子健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团结村民、乡贤,关心和解决村里发展问题。他个人预先垫资30多万元推进整治工程,谋划引入项目,带动德堂村发展。村民陈国标说:“村子近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拥护这样的发展带头人。”

在塘口镇,德堂村这样的变化并非个例。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塘口镇让党员干部带动群众一起参与筹资、规划、清拆、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村、示范村:通过“两带一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亚村先后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自力村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祖宅村改善村的人居环境后,腾出了建设用地,成功引进了“如也”高端民宿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其创新运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废弃建材建设的网红旅游厕所获得世界级设计奖项。

党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细胞”,基层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塘口镇在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带一包”,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公信力。同时,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工作,开展党员“三事争优”评比活动,设定党员主题活动日,依托推进“先锋工程”,深化“民警村官”、“挂牌亮户先锋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四个闭环”等本地党建品牌建设,让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积极服务群众,将群众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设美好家园。

强化乡村振兴“主心骨”

党组织把好经济发展“方向盘”

家住塘口镇旧圩的孔庆兰,曾经是镇里的贫困户,借着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她在旧圩开起了小卖店,改善了生活,实现脱贫。旧圩所在的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树发告诉记者,孔庆兰的“兰姑小店”不是独一家,近两年来,随着塘口镇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成功引流旧圩,旧圩人气重新旺了起来,旧圩商街的商铺越开越多,商铺的租金也涨起来了。“以前100平方米的商铺一个月租金只有几百元,现在可以租到2000到3000元了,商机多了,一铺难求。”方树发说。

随着塘口镇打造青年文创小镇的步伐加快,以及对全域旅游的全面布局,短短两三年,旧圩通过活化旧建筑迎来一大批项目进驻,先后引进了人气颇高的网红民宿“塘口空间”和正在建设的“此间”民宿;塘口青创基地、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旧礼堂咖啡馆、自助图书馆等也落户旧圩;成功改造活化旧圩粮仓广场成为远近闻名的群众活动中心、游客打卡点,多场开平市级以上的活动、晚会在这里成功举行;成功推出格桑花海吸引大批游客……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的指引带领,宅群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夜会”“村民夜话”等制度和活动,凝聚党群合力,快速解决落地项目以及配套建设用地等问题。该村是塘口镇以党建促发展,践行“党建引领、市场投入、村民参与、乡贤支持”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闭环模式的缩影。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塘口镇全面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通过“头雁工程”“百名第一书记驻村工程”等,补齐配强村干部,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锻造了一批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同时,构建“党组织+”新模式,支持强亚村、德堂村等条件成熟的村庄成立村民理事会、乡贤联谊会。由党组织带领群众组织议事谋发展,激发党群参与村集体事务热情,切实提升了村一级、村民小组一级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这些都帮助了塘口镇党委及村党组织顺利开展对农村各种资源的统筹、收储和资金回笼等工作,为促进村企合作开发和项目引进、产业发展等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两带一包”,构建“党建+”模式,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并得到村民的支持与肯定。例如,“党建+旅游”,在塘口镇党委以及各级党组织的带动下,加强设计规划,统筹农村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创造条件。

截至目前,塘口镇引入了开平泉林稻香小镇、祖宅“如也”民宿度假区、荣桂坊高端度假村、冈陵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总投资超35亿元的重大旅游配套项目。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创建工作也初见成效,定期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树立文化活动品牌,2020年“七夕等墟”活动5夜3天吸引了近10万人参加;塘口镇以青创基地为阵地打造文创基地特色IP,并将在塘口青创基地周边加码推动建设开平市文旅创业创新基地,为乡镇文创、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双倍动能。

凝聚乡村发展才智

党支部引领人才回乡就业创业

强亚“乡间里·农夫市集”项目、“旅游驿站”项目、自力村“闲置仓库盘活升级”项目顺利落地……强亚村党员干部方华仰介绍说,强亚村近两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硕果累累,让他们这些往外跑的年轻人有了盼头。2019年以来,强亚村吸引了4名优秀青年回乡建设,方华仰就是其中一个。方华仰原本在水口某卫浴企业担任经理,回来后希望用自己的见识、眼光、专业为家乡发展出份力。

乡村振兴,人才回流。塘口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卓有成效,乡村旅游业兴旺,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重点实施“党员人才回乡计划”,鼓励本地户籍的优秀党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镇府合同工回村发展,广纳人才回乡建设。这样的背景和前景,吸引了一批优秀大学生、青年毅然放弃高薪工作,返乡加入村干部队伍。2019年以来,塘口镇吸引了27名年轻的高学历人才回乡上岗“跟班学习”,全方位锻炼业务水平,共选配3名年轻大学生书记,调整4名大龄村党(总)支部书记。其中,不乏名牌大学、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

宅群村委会的方晓莹,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大学期间入党,原为开平健之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管理骨干,在看到家乡近两年的发展势头和预判青年文创小镇的发展前景后,辞职回到家乡工作。方晓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她希望能够用自己专业的设计能力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同时,塘口镇青年文创小镇这个舞台,也能够让她尽情施展才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目前她已经参与到小镇发展的部分设计事务。

与此同时,塘口镇乡村振兴成效初显,促进了村民回乡就业、创业。在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下,乡贤纷纷回乡参与建设,祖宅村的方健俊就是其中一个。有感于祖宅村的美丽蜕变,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方健俊决定回乡常住。方健俊先是亲自动手设计改造了自家庭院,让自己的家和美丽的祖宅村融为一体。随着祖宅村游人不断增多,他决定投资发展民宿,目前在自家庭院旁边建起了第一幢民宿,预计投入500万元,2021年元旦前完工。

塘口镇还大力搭建了引才聚智平台。今年6月,开平市塘口镇青创基地获江门市认定为第一批返乡创业孵化基地。目前,该基地已进驻创业实体15户,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70人,目前仍不断吸引其他文创团队进驻。塘口镇在青创基地开展关于乡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论坛、培训班、分享会等,营造良好氛围,为更好地振兴乡村引才聚智。今年8月,在塘口镇青创基地举办了中国侨都博士后大讲堂暨塘口·在地创生论坛,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现场分享关于乡村建设、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为推进塘口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吸引了超3万人围观直播。

探索乡村“智治”新模式

试点建设智能化便民平台

“‘德邻汇’让身在外地的党员、村民能够及时、便捷地参与到村中大小事务,很好地解决了地域和时间问题。你看,这是我们关于祖宅村村民理事会推选名单的网上投票链接,已经投票结束并公布结果了。”强亚村党员干部方华仰介绍道。

据了解,“德邻汇”是塘口镇在强亚村试行的一款智能化便民平台,是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呼唤乡村治理现代化、“智治”新模式的一个新举措。

广大海内外乡亲通过下载“德邻汇”APP,就可以轻松参与强亚村的治理。通过“德邻汇”,群众可以轻松获取塘口和强亚村动态信息及办事、法律咨询、农产品交易、日常监督、表达诉求等服务,党员还可以学习汇报。“德邻汇”已经日渐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贴心助手,同时,它也是辅助塘口镇管理决策,探索乡村治理智能化的利器,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处置。

“德邻汇”智能化便民平台将党组织建在互联网上,为互联网时代党联系群众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载体,实现在线管党治党,为干部与村民、乡里与乡外、党员与群众架起交流的桥梁,线上沟通和线下交流并行,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推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进一步深化“两带一包”模式,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扎实基础。

智慧型党建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民主评议、村务公开、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村级组织作用,更加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治理实效。

强亚村通过“德邻汇”智能化便民平台将党务、政务、村务、财务和“三资”管理信息全面公开,实现村民的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党群共治”新模式。同时,依托“德邻汇”平台的数据分析,团结和发动更多支持乡村建设的党员和群众,镇、村两级机关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