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发布《广东省开平市:传承红色精神,打造红色品牌》,以下为全文转载。
广东省开平市是一片拥有深厚革命历史传统的红色热土,涌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劳培、李雁南和著名革命烈士周文雍等一批革命英雄人物。这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侨乡先辈的动人故事,至今还在激励着开平人民不断奋勇前进。
一代代开平人赓续红色基因,以实干传承革命精神,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开平路径”:开平市始终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谋篇布局、推动工作、开创新局,通过“全域长期抓系统,造形铸魂起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打造“总有党员在身边”党建品牌,实现了党的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全面推动开平经济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各项事业焕发新活力,把“为人民谋幸福”写满侨乡开平每个角落……
追梦前行,砥砺奋进。开平市将强化机遇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地域特色与比较优势,深化与大湾区城市互利合作,实现差异化发展。
传承红色精神,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1年4月,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用好用活开平市红色资源,助力推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建设和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擦亮“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招牌,开平市围绕“碉楼”和“侨”文化,组织开展“寻找碉楼红色故事,传承侨乡爱国精神”暨全国高校大学生走进开平微拍大赛,吸引了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200多名专业师生走进开平,制作了110部微拍作品。
碉楼下的党课
微拍活动地点覆盖开平市15个镇(街),围绕红色故事、爱国华侨故事、碉楼之乡故事、开平碉楼故事、5A级旅游景区、“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等七大主题65条故事主线进行微拍,此举对推广碉楼里的红色故事、传承侨乡爱国精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以来,开平市结合本土红色资源,用好群众家门口的红色教育基地,用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一场场震撼人心的电影、一件件实事……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入心、见实效,厚植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砥砺奋进的情怀。
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也需要有好的教育载体,开平市修缮一批革命旧址、革命先辈故居,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振兴一批红色村,让开平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更加鲜活靓丽。
在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该村入选中组部2021年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试点,系江门唯一试点村。开平市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推动试点工作开展。开平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百合镇党委政府等对该村的红色建筑进行修复改造。
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全身铜像
“百合茅冈宝顶村是‘刑场上的婚礼’主角周文雍的故乡,他与陈铁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激励着开平广大党员群众砥砺前行,我们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开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整合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展示开平革命文化特别是周文雍的革命精神,将茅冈村一带打造成为我市红色文化高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打造侨乡党员精神家园;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案例。
打造红色品牌,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现在村里的大小事务,我们都会参与进来,村子也因为大家的共同建设,变得越来越好了。”日前,长沙街道平冈村村民吴华锐来到平冈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说起近年来村里的变化,他竖起了大拇指。
锐叔的评价,正是近年来开平市实施的“总有党员在身边”党建品牌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开平市把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向心力的落脚点,凝聚和引领基层党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铸魂强基,方能凝聚磅礴力量。
开平市创新推出“总有党员在身边”党建品牌工程,拓展各领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载体和平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党员发挥作用平台体系,通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联系起来、把党员作用真正发挥出来,逐渐形成了“全域长期抓系统、造形铸魂起作用”的基层党建工作思路,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开平市如何实现组织“造形”?
据了解,开平市坚持全域统筹推进基层党组织锻造提升,聚焦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精心指导稳步推动,实现组织“造形”目标。
“其中,我们重点抓好基本组织、队伍、制度、活动、保障五个方面。”开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平市通过以全域党建地图为抓手,精准指导各级各领域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坚持用“四张问题清单”工作法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实施“四议一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健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工作体系;继续实施“千万元保障计划”,突出对牵引性、突破性工作的保障,加大对态度积极、措施实在、成效明显的镇(街)和市直单位党建工作的扶持力度。
造形实现夯实基础,强化思想引领还需“铸魂”。
来到开平市月山镇梁嘉、梁寒光故居,这里正在被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将被展出,讲述当年的激荡岁月。记者了解到,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精神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月山镇党委结合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要求,将梁嘉、梁寒光兄弟故居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该计划也得到了开平市委组织部、梁氏后人家属的大力支持。“梁氏故居的打造,将为开平红色教育再添一个有分量的节点,丰富红色教育内容。”月山镇党委书记冯我占说。
充分挖掘开平本地红色资源,打造开平初心广场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抓好革命先辈和侨乡先贤故居修复升级正是开平市“铸魂”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开平市将坚持全面持续加强党员理论武装,聚焦先进典型争先创优建功新时代,实现思想“铸魂”目标。
大沙镇“双培双带”
近年来,开平市紧扣组织“造形”、思想“铸魂”、党员“起作用”3个关键点发力,深入推进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和江门市委“十大专项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抓党建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成效进一步彰显。例如:开平市深入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431件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集中解决;总结提炼“两带一包”“双培双带”等19个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7个镇(街道)获评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镇(街)。一批先进党支部获评江门市“双强双优”党建示范点称号,形成了一条具有开平特色的红色教育“精品路线”。此外,涌现出一批优秀党员,如董淑猛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梁庆宁获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胡桂影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
展望未来,开平市将坚持充分有效发挥党对中心工作的引领作用,以党建全面引领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聚焦“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实现“起作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