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江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时间: 2022-06-30 20:00:00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构建“综合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的全覆盖立体式智能化工作体系。

一张网,兜尽民生千万事;一方格,写满城市社情民愿。今年以来,江门市聚焦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积极推动各类人员、资源、力量下沉网格,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目前,全市共有智慧网格2954个并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有效发挥,依托“粤平安”平台实现群众诉求化解率达98.6%,列入省数字政府市域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示范区,睦洲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聚焦完善领导体制 

作为各级“书记工程”落地实施

江海区外海街道直冲村专职网格员深入工业园区用核采仪采集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反复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将“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七个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要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大局更加平安稳定”,展现了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信心决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著名的“中国侨都”,省委省政府寄予江门厚望,赋予“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重要定位。奋进新征程,江门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战略新格局,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

紧跟党中央和省委步伐,江门市委、市政府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时间拨回去年11月,江门推动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等社会智慧治理“两中心两基地一平台”落户,7个县级“信访超市”全部启动运作,“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并运行,以“智治”创新开拓社会治理新格局,开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年接着一年干。

今年以来,针对基层治理涉及部门较多、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等问题,江门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协同高效领导体制。

4月,江门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为主题,明确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县镇三级“书记工程”落地实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此后,江门定期召开全市基层治理工作交流推进会,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问题。

同时,江门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围绕重点任务组建8个工作专班。每个工作专班由1—2名市领导牵头、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专班组长。全市7个县(市、区)、73个镇街参照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打通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江门细化出台“1+8”实施方案: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组部等四部委《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市委全会研究审议《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的二十条措施》,明确工作推进“路线图”;8个工作专班出台各自领域实施方案、工作清单、创新清单,明确工作推进“施工图”。

聚焦优化网格设置

筑牢上下贯通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

防汛一线,党员义工现场探讨水管接驳问题,研究解决方案。

近日,恩平市恩城街道东门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家商场门前嘈杂拥堵。原来,商场经营不善结业清货,因为拖欠款项,遭到供货商阻挠。网格员通过“粤平安”平台上报情况后,属地街道“信访超市”立即搜索人才库,将事件分发给调解专员。经专员调解,商场现场支付了13万元货款,纠纷当场化解,前后用时不到1小时。

这是我市做实网格化管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一个缩影。

根据《江门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全市1324个村(社区)共划分为2954个智慧网格。此次网格最大不同在于:把村(社区)内的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整合后各职能部门不再另行单划网格,把千条线纳入“一张网”,实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目前,全市智慧网格已全覆盖设置党组织,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

不仅如此,江门统筹优化平台端、需求端、供给端功能,推动平台端“一网融合”,推动需求端“一网受理”,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推动“粤平安”平台终端向群众延伸。推动供给端“一网通办”,完善“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精准“外送”多元诉求服务,推动解决“看得见、管不着”、责任和资源不匹配等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员就像一线哨兵,把群众的大小事摸清楚,可以快速对接、回应群众各类诉求,作用大大增强。”这是改革后很多市民的切身感受,背后正是基层治理“一张网”的全面升级。

连日来,江海区外海街道第3网格专职网格员李春顺走访辖区工业园区附近的出租屋时,使用“综合网格核采仪”单兵装备对来(返)江人员信息进行排查录入。“有了这个‘硬核’装备,大大提高了我们专职网格员‘单兵作战’的能力与效率。”他笑着说。

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通过强化单兵装备,我市基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跃升。据悉,江海区依托“两中心一基地”,加快推动“综合网格信息服务仪”试点运用,向全区63个村(社区)和5个交通卡口各配发至少1台信息服务仪,提升网格基础数据采集效率。

如今在江门,“党建+智慧”网格的模式成效初显。目前,通过“粤平安”平台办理事项近3.6万件,办结率高达98.6%,既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又在服务上“聚”了人心。

聚焦加强队伍建设

壮大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双报到、双服务”党员志愿者支援社区开展核酸检测。

劝导车辆不要乱停乱放、检查公益广告有没有错误……6月6日,第一天上岗报到的蓬江区环市街联合社区新任社区专职工作者朱国利下班前,对当天工作做了小结。“要做好自己,成为社区居民最信任的人。”作为一名党员,他给自己的工作定下“小目标”。

高水平的基层治理,需要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骨干队伍。

江门以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专职网格员队伍为抓手,把村(居)民小组长、辅警、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纳入兼职网格员队伍,做到定员、定岗、定责,并积极整合相关部门基层治理工作经费,实现人、财、物等资源高效利用。目前,全市配备专职网格员3600余名,比2021年底增加170%,兼职网格员达5万余名。在拥抱新兴业态人群的同时,更壮大了网格治理力量。

在加强网格员职业保障方面,江门出台《全面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范畴,建立健全专职网格员的招录、考核、薪酬、激励等一系列制度。并迅速落实“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人”。各县(市、区)陆续启动专项招录,首批新招录的社区工作者已于5月底入“格”报到。

“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提高了,社区治理业务更加有序了”。如今,江门各县(市、区)针对社区工作专业化,采取“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开展培养。对网格员而言,他们既是“这张网”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我参加”“我报名”……日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党委收到紧急信息,需支援蓬江区江华社区涉疫楼栋核酸检测工作,立即在局党务群发出招募通知,不到10分钟,先后有9名党员报名参加。每次通知一发出,党员梁荣杰都迅速报名,认真完成交付的任务,“我是党员,我先上,已经成为一种默契和共识”。

这样的场景,在江门市直机关并不鲜见,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文明创建,总有党员冲锋在一线。今年以来,江门在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双报到、双服务”,推动6.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健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机制,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

此外,江门建优专业志愿者队伍,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健全分级分类常态化培训机制,依托73个镇街党校和1300多个村(社区)分教点,全市开展基层治理专题培训,对920支服务队和近7.4万名机关党员、“两委”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培训,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实现志愿服务与基层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聚焦发挥“两个作用”

持续完善网格党组织运行机制

做好应急管理、风险防范是检验基层组织建设强弱、基层治理效能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聚焦发挥“两个作用”,江门持续完善网格党组织运行机制。

具体而言,江门明确网格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一方面,由网格党组织统筹网格内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全面摸排网格区域内党员情况,建立党员名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江门完善基层治理“平战结合”机制。建立市县镇三级党员应急力量逐级调配机制,明确突发紧急状态下调动各级党员队伍的梯队顺序和指挥程序,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平时组织能力和战时应对能力。

面对疫情防控及今年最强汛情,“这张网”是否牢固结实,面临现实大考。

疫情突袭。4月29日,鹤山发生本土疫情,当地2391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网格、4146个楼栋片区,积极开展入户敲门行动。发生疫情的共和镇,全镇28个网格、326名网格员在指令发出后1小时内迅速完成14个出入口封闭,落实16个核酸检测点场地布置。

鹤山市委组织部党员岑绪江工作到深夜,还没来得及歇息,就接到管控区急需支援的通知。作为领队,他马上统筹安排车辆,于29日凌晨3时20分带队出发,下沉社区网格。“年轻党员在关键时刻就应该扛责上肩,冲锋在前。”岑绪江坚定地说。

汛期到来。5月10日8时至12日8时,面对今年以来强度最高、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降水,2万多名党员干部、5万多名网格员闻“汛”而动、扛起重任,有效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台山都斛镇南村村党支部书记兼网格长王辉侠带领网格员涉水入村,逐户敲门通知群众有序撤离,1小时内紧急转移避险150人。在其他防汛现场,此类案例比比皆是。

当下,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江门全市上下掀起创建热潮,党员义工、网格员穿梭于志愿服务、交通疏导、环境美化等行动中。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中,江门获得全省地级市排名第三的佳绩。

接下来,江门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增强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边建边用、以用带建”,把基层治理基础工作抓紧抓实,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


改革者说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江涛:坚定不移推动“书记工程”落地落实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县镇三级“书记工程”推进,构建起党委统领、上下联动、贯通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协同工作格局,市域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接下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将通过落实“三个加强”,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定期召开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加强工作指导督导,按照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份清单的要求推动各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打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三个平台,实现“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依托市域社会治理“两中心一基地”,加快推进网格员单兵装备等社会治理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在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建成“信访超市+外卖服务”站点,建立由基层诉求服务人员和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有效化解群众诉求事项。实现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和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将全市划分为2954个智慧网格,全覆盖组建党组织。通过择优转岗和公开招录,配齐3600多名专职网格员。建立覆盖招录、培训、考核、晋升等内容的职业培养体系,统一网格员标识、服装,配备工具包、核采仪等单兵装备,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网格员队伍。发挥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安全应急、为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下沉到网格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基层服务精准化水平。

专家点评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农村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张丰清教授: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化网络社会综合治理,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清朗网络空间。要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完善常态化和应急处突动态衔接机制,以一市一域的安全稳定夯实全省全域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江门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各级“书记工程”落地实施,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层层传递责任、传导压力,实现从单向部署向上下互动转变,从局部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单一主导向共同参与转变,构建全市上下齐抓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网格全覆盖设置党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平战结合”机制……这些举措筑牢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体系,提供了人员保障,凝聚了治理合力,有益于在不同时期、不同空间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不难看出,江门凝心聚力抓党建,各项工作在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上,有了更深一层的布局。体现江门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党的建设,解决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抓而不实的问题。

下一步,建议江门发掘一批基层治理好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同时善于发现全领域存在的短板,加以补齐,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

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教授廖显辉:让“大数据”为网格化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我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有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了政治引领,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各级“书记工程”落地实施,强化了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

二是突出了组织引领,通过网格化设置和支部建在网格上,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是突出了能力引领,推动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市县两级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等,全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

四是突出了机制引领,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政法、民政、住建等部门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有效解决“看得见、管不着”、责任和资源不匹配等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下来,建议对不同系统平台“一网统管”,破除“数据壁垒”,让“大数据”为网格化工作提供有效支撑;持续对网格员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本领;建立激励机制使全社会都参与基层治理,形成群防群治良好局面,打造具有侨都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品牌。

受惠者说

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村民:让我们的心始终和家乡连在一起

“通过感知村里的变化以及外出参观学习,我发现,江门很多乡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多点发力促乡村振兴。”开平市塘口镇强亚村党支部书记方华仰表示。

在强亚村,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推出“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进美丽侨村建设。

智慧自治,千里为邻。近年来,塘口镇开发了智能化便民平台“德邻汇”App。该平台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强化农村公共事务管理与监督,集信息公开、党群互动、网上问计、民主决策、公共服务和法律咨询于一体。“我们通过它,可以知道村里发展情况,让我们也记住乡愁,让我们的心始终和家乡连在一起。”常年外出工作的村民武叔点赞道。

网格连心,聚力发展。强亚村党支部还以各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网格,组织网格员通过入户拜访、电话访问等形式走访乡贤,沟通交流收集村情民意,推进乡村建设。“在党组织引领下,我们很多乡贤关注村里发展,回归村里,与村民齐心协力谋发展。”乡贤方健俊投资500万元兴建了“五十三度竹下”民宿,常常爆满,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目前该村有碉楼景区、碉庄写生基地、“农夫市集”等项目,村集体和村民的钱袋子逐渐鼓了起来。

侨心回归,共建共享。方华仰表示,强亚村将完善侨务工作网络和服务机制,依托“德邻汇”综合服务平台,以侨刊《古宅月刊》为桥梁,密切侨梓联系,画好同心圆,凝聚侨胞助力家乡乡村振兴。

相关附件:
./t544887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