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驻村第一书记③ | 李彦光:访民情接地气,“驻”进百姓心坎里
昔日卫生死角变身干净整洁的口袋公园,残垣断壁修复成白墙黛瓦,被占用的村道如今宽敞明亮,淤塞渠道被疏通……近年来,新会区古井镇岭北村在党建引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环境实现美丽宜居。
2021年5月,市府办综合一科科长李彦光被派驻到岭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当时年集体收入仅3700元的薄弱村,他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激发村集体发展活力,预计2022年驻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0万元以上,全面实现“消薄”目标。
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口
参加工作以来,李彦光一直在企业和市直部门工作。“我虽然缺乏基层工作经历,但我来自农村,对农村、农民有天然的亲切感。”去掉“机关气”,下沉“接地气”,驻村之后,李彦光快速转变角色融入农村和群众,“驻”进百姓心坎里。他以抓党建为统领,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口,先易后难,逐步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全面发展。
李彦光清醒认识到,抓好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他建强村组干部队伍,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实现党员全覆盖,村民代表中党员所占比例由换届前的5%提升至现在的30%。
一年多来,他带领岭北村“两委”干部做村民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完成民生实事超50件,包括:就业帮扶、助学助困、扶残敬老、义工入户、送医送药、护送疫苗接种等微实事,以及修桥铺路、农田水利、厕所革命等大民生。
去年上半年,村里一位老人说,40年前嫁到岭北村,但现在走的还是当年的路。“老人口中说的是岭北村茅步小组进村路。”李彦光介绍说,该路是该片区140多户村民的唯一进出村道,为单边硬底,另一边杂草丛生,村民只能单边通行,每逢早晚高峰或节假日,拥堵现象时有发生。
撸起袖子加油干!去年下半年,李彦光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筹集资金对该路升级改造,村民的等待终于变成了现实。此外,去年村里硬底化或升级改造的村道有4条。
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岭北村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李彦光说,一年来,岭北村改造了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党群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站、老人之家、法治公园、篮球场,新建“四小园”7个,升级农村公厕4座,新增停车位40多个。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薄弱村焕发新生机。
增强“造血”能力
岭北村是集体经济薄弱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只有3700元,农业资源单一、缺乏产业支撑、人口空心化是制约岭北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薄弱村这块“硬骨头”,李彦光第一时间进行广泛调研,很快就打消顾虑、坚定信心。
为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李彦光主要从三个维度通盘考虑:一是岭北村底子薄,没有好的资源注入,难以激活集体经济“一江春水”,为此他大力争取各方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以及帮扶资金等;二是解决机制问题,由于土地产权属于村小组,获得建设用地指标后,村级要获得收益需要与村小组协调收益分成问题;三是项目招商及落地问题,有了土地,需要项目导入才能产生经营效益。一年多来,他以集体建设用地盘活、产业导入、农业资源整合和人居环境整治等作为工作切入口,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在李彦光推动下,岭北村连续两年获得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共1.97公顷,盘活旧供销、旧农信两笔资产,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获得财政资金160多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00多万元,慈善资金30多万元,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他探索村组联营、村企合作发展模式,建立村组对新增建设用地经营收益分配制度,破解“三无”(无资源、无资产、无产业)发展困局,为集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古井云吞及面制品标准化生产、陈皮袋泡茶智能化生产两个项目成功落户,推进洽谈项目3个,意向总投资约2亿元。截至去年11月,岭北村经营性收入已达66万元,实现了飞跃式增长。
李彦光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履行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心谋划帮扶项目,用实际行动帮助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同时做好疫情防控、乡村治理等工作,多走乡间路、多进百姓门、多听群众声、多替群众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李彦光的驻村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他表示,将逐步把工作重心由原来谋划扩面转移到项目“清零”,按计划把已开展的帮扶项目跟进好落实好,一件一件“销号”;多做一些民生微实事,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