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结对,共建富民工坊
“订单来了,开工!请各位村民小组长落实通知工作,让村民安排好自家农活,上午8时准时在‘茅莲车间’集中。”7月26日清晨,台山市水步镇茅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剑波通过微信群向各村民小组长发出“开工通知”。原来,位于村口的“茅莲车间”接到了新订单,要加工1000万只“复活蛋”。在“茅莲车间”的开工现场,村民们熟练地进行加工操作。这些可爱有趣的“复活蛋”在村民手中完成最后的加工工序后,将直飞大洋彼岸,村民则通过加工获得可观的劳动报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台山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村企合作模式,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搭建各类形式的“富民工坊”合作平台,为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机会。
支部牵头、企业助力、多方协作、群众受益,“富民工坊”建设正是台山市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成果。台山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富民工坊”由村(社区)和企业等结对共建,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形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局面。
村企联手 激活发展“新引擎”
“在这里上班很方便,随时能回家,看好孙女还能管好田。”在北陡镇大步头村的制衣工坊,59岁村民吴连英笑着说。该村距离台山中心城区98公里,全村18岁以上的青壮年逾900人,几乎在外地打工,在家留守的基本上是老人、小孩及家庭妇女。此前,除了务农,他们没有其他工作,也几乎没有额外收入。
为了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近年来,大步头村的驻点工作组和“两委”干部积极寻求强村富民的好办法。2019年,经过大步头村驻点工作组和“两委”干部的牵线搭桥,该村外出创业青年回乡投资,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制衣工坊,聘用人员以在村留守妇女为主。每天上午,做好早饭、安顿好家人后,她们便陆续到制衣工坊开工。裁剪、拼接、缝合、打包,一块块布料在一双双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崭新的成衣。
创办这家制衣工坊的是在北陡镇土生土长的林张旺。“我早年在东莞务工,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本,但我的心中始终记挂着家乡。家乡的党组织联系上我,发动我回乡投资,带动家乡经济发展。”林张旺告诉记者,制衣工坊的订单都来自东莞,以舞蹈服装加工为主。如今,制衣工坊的业务步入正轨,订单量不断增加,用工规模也在扩大。“我们不断提升务工妇女的福利,例如提供午间工作餐、设置全勤奖等。”林张旺说。目前,制衣工坊有2条生产线投入运行,带动该村2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增收逾4万元。
“家门口”就业 让群众实现劳动致富
“我的工作以分拣快递为主,经过半天培训就能直接上岗。”7月26日,在台山市奇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快递分拣流水线上,李文连熟练地进行操作,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114天。
该公司位于台城街道,距离板岗村不过5分钟步行路程。作为中通快递的代理商,该公司的业务随着电商发展而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同时结合板岗村留守妇女较多的情况,板岗村党支部积极与台山市奇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沟通,帮助企业精准筛选符合用工岗位要求的闲置劳动力,为村中留守群体设置灵活就业岗位。目前,该公司累计为板岗村11名村民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台山市奇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黄东华表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为企业也有责任。“我们很愿意把生产线打造为‘富民工坊’,通过提供工作岗位,让村民劳动致富,实现经济发展成果人人共享。”黄东华说道。
在端芬镇三洞村,村民同样因产业发展带来额外的收入。随着香水柠檬产业的发展,当地香水柠檬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收获期间,劳动力不足。“一家丰收,全村帮忙。我们党支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建立村民工作微信群。一旦某户村民家里需要采摘劳动力,我们就在微信群里通知,鼓励村民之间互帮互助,还能获得一定的额外报酬。”三洞村党支部书记叶大星表示,通过这样的劳动方式,村民一天工作7小时,可获得约200元报酬,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村风。
对于部分特殊群体而言,“富民工坊”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报酬,还带来了人生的新希望。在台山市党群服务中心康园中心,来自台城街道的部分残疾人在这里参与简单的加工工作。“我们这里向残疾人提供日常照料,其中包括承接工厂外发的简单加工工作。我们的社工引导他们参加简单的手工加工、整理、装配、包装等,从而实现辅助性就业。”台山市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赵骏鸿表示,这样的工作模式可以帮助残疾人树立就业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助于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村组联营 闲置资源变成“活资产”
“我们村的闲置土地较多,如何有效通过集体开发,进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富村民,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于大江镇大巷村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林晓华表示,建设“富民工坊”为该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开发闲置土地,建设优质厂房,获取租金收入,让闲置资源变成“活资产”,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大巷华上村有一块面积25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此前,因为村民意见不统一,一直无法确定其使用方式。两年前,林晓华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与华上村民小组沟通,入户协调做工作,向村民解释土地开发用途和优势,统一村民思想意见。大巷村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专题民主议事会,通过“由村委会统筹盘活华上村闲置土地,建设一个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轻钢结构厂房”的决定,并由村组按照5:5的比例分配厂房租赁收入,“村组联营、抱团发展”的模式就此落地。2021年末,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以及自筹部分资金,建筑面积达1066平方的轻钢结构厂房终于建成。
大江镇作为台山市工业重镇,优质厂房一直供不应求。2022年,通过镇级“三资”平台招投标,大巷村与建杨五金塑料制品厂达成合作协议,为该厂提供运营场地,年租金10万元,大大增大了村级集体收入。“村干部有想法有魄力,村集体经济收入高了,村容村貌有了显著变化,我们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村民伍万泉点赞道。
“富民工坊”结出的丰硕果实,带来了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