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江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难事也能办成
南方日报主报02版主题教育栏目推出专题报道
《江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累计为企业群众解难事近400件》,
以下为原文转发。
“我现在急需注册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但营业执照资料经营场所权属证明不清晰、不能有效辨认,该怎么办?”日前,委内瑞拉华侨陈女士来到江门恩平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窗口求助。
在工作人员协助下,陈女士通过容缺受理措施,快速完成新公司的设立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延伸到各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实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市县镇三级全覆盖。据统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至今,累计为企业、群众解决“办不成事”难题396宗,包括126宗涉企事项,270宗个人事项,办理满意度100%。
专窗服务快速响应企业诉求
在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处,张贴着现场诉求信息的处置流程图。“简单事项24小时内处理完毕,复杂事项3个工作日提出初步方案,15个工作日内办结”是窗口对前来办事群众的承诺。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江门创新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集中受理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通过与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全流程跟办等机制,确保反映的难事“有人管”“能解决”。
江门市东信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先生最近就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协助下,办成了一件难事儿。
“我们向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递交公司开发项目的第二批销售面积方案时,因缺少面积分割认定材料,无法顺利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曾先生说,听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疑难杂症”,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
由于该企业诉求涉及多部门、跨层级事项,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多次协调会议,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帮助企业认定了可销售面积并顺利办理了产权分割业务。截至去年11月,上述项目的房产分割手续已经全部办理完成并出证。
为企业疏通堵点、解决难题,江门各级“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更多企业尝到了高效服务的“甜头”。陈女士因为拍摄一部关于恩平侨乡的电影需要申请成立一家公司。但在办理业务时,发现营业执照的资料中的经营场所权属证明不清晰、不能有效辨认,短时间内又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因此向“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
经恩平市市场监管局审核发现,陈女士的情况符合容缺申请条件。在完成资料容缺承诺手续后,现场为陈女士办理了公司设立登记并发放营业执照,全程只花了一天时间。
“现在新公司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我们侨乡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希望能早日与观众见面。”陈女士开心地说。
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烦心事”
除了为企业排忧解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段时间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面写着“为民而想、为民解忧”的锦旗。
这面锦旗来自张先生。张先生常住江苏,此前曾在蓬江区参保,现已退休。日前,老两口专门回到江门,为了办理一次性医疗和异地就医备案业务。但是,由于申请时当月的退休医疗已经扣费,系统要延期至下月才可受理申请。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街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启动了“帮办代办”流程,把张先生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扫描形成文档,留待次月为他办理业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门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深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以往群众“跑多次”“超时办”“办不成”“办得慢”等各类“办不成事”疑难问题得到落实解决。
同时,江门市积极推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覆盖全市各县(市、区),下沉到各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遇难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办好一件事后,江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也及时梳理总结,推动同类事项顺利解决。“江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初衷之一,就是把各项政务服务理顺,通过‘办成一件事’为‘办好一类事’打下基础。”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吕俊健说。
“我们每周都会进行数据案例分析研究,找出高频事项的难点、源头,将性质相近的业务归纳成一类事,推动各个职能部门形成解决方案。”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黄丽群说。
在此基础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探索形成务实管用的机制。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已出台并修改完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联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闭环管理流程,形成快速协调政务服务资源高效分析解决难点问题的工作机制。接下来,江门将继续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加强对反映“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的研究,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