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要让村民有参与感
近日,《中国社区报》第二版头条“社区书记谈乡村治理”栏目刊发了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的心得体会,以下原文转发。
“宅群有礼”卡通IP、“心愿邮局”“积分存折”“道德银行”……在户籍人口约1400人、但常住人口不足500人的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90后”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开出了许多“新方子”,其中,让村民有参与感是她一以贯之的“秘方”。
近年来,在方晓莹的带领下,宅群村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荣誉。
方晓莹(右)为道德积分排名前五名的家庭颁发礼品和流动红旗
积分治理促自治
在宅群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特别的存折。打开巴掌大小的存折,《积分制管理评价细则》清晰罗列在首页:积极参与村委会组织的各类培训,加3分;家庭内外环境整洁、干净卫生,每季度加5分;在河道内进行网鱼、电鱼、毒鱼等非法行为,扣10分……
出生于宅群村的方晓莹2020年选择返乡服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她结合宅群村实际,建设“道德银行”,发放“积分存折”,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激发党员干部、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希望通过积分制管理引导群众树立‘储蓄道德、收获幸福’的理念,进而推动村民自治。”方晓莹说。
积分制管理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机制,村民可用相应积分兑换柴米油盐、日化用品、小家电等日常用品,各村民小组积分管委会也会向季度积分排名在前五名的村民授予“道德文明户”流动红旗,让村民争优更有劲头。
由于村里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宅群村不少村民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方晓莹带领村“两委”成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逐步摸清各村民小组常年性、季节性耕地撂荒的基本情况,并由宅群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出资租赁,在撂荒地上办起了“红心农场”。
在除草、犁地、收获等农忙时期,“红心农场”曾经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方晓莹灵机一动,将“红心农场”的公益劳作转为积分存入“道德银行”,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农场义务劳动。同时,以每小时15元的报酬聘请村内留守妇女、困难户到“红心农场”做短工,增加村民收入。
“红心农场”收获的大米、番薯等农作物,由宅群村牵头拿出来优先用于慰问村中老党员、困难群众,上架“道德银行”兑奖区,让党群共享“惠民果”。
方晓莹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工作需要充分发动群众力量,让村民有参与感。实施积分制管理项目以来,宅群村村民过去参会不积极、乱搭乱建、卫生差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干群关系也更加融洽。
“宅群有礼”树新风
走进宅群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宅群有礼”卡通IP——身披红色衣服、头戴黄色帽子、脚穿白鞋的娃娃,以及“敬有礼”“学有礼”“言有礼”“餐有礼”等“宅群有礼·十礼”系列宣传海报十分吸引眼球。
“村里老人、小孩多,都喜欢卡通人物,我们希望将卡通IP作为宣传教育载体,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做有礼之人。”方晓莹说。
宅群村党支部打造“红心有约 宅群有礼”善治品牌,通过开设“有礼学堂”、开展志愿服务、评选“宅群有礼人”、推出村代言形象“宅群有礼”卡通IP,设计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把礼文化根植于基层治理,逐渐建立以礼化人、以礼沐人、以礼促人的基层治理体系。
“基层治理不只是一条条行政指令,它也有柔性和灵活的一部分。我们把礼文化融入乡村治理,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对基层治理的一个创新,让村民更有参与感。”方晓莹说。
谈起开办“心愿邮局”的初衷,方晓莹说:“我们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有的村民有需求,但碍于面子或一些顾虑,难以直接开口求助,所以就想到了这个方法。通过党组织搭建平台听取群众心声,党员开展‘微服务’,为群众提供针对性的帮扶,补齐乡村治理的短板。”
现在的宅群村,志愿服务呈现出日益蓬勃的发展态势,目前队伍人数已超100人,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