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江门:党建聚力打造一批产业侨村、文旅侨村、绿美侨村

     时间: 2025-03-14 18:00:00               文档来源:人民日报APP、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遍布着众多侨村,承载着深厚的华侨文化与历史底蕴。

在落实广东省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中,江门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深化实施党建带侨建行动,出台《江门市抓党建聚力侨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进一步健全党建带侨建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和支持侨村建设,把侨村建设成为向海外侨胞展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成果的重要窗口。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人民日报APP、南方杂志等主流媒体的记者们把镜头对准江门侨村,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深度的报道,生动展现了侨村在党建引领下的崭新面貌和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人民日报APP推出报道《广东江门:党建聚力产业侨村、文旅侨村、绿美侨村》,阅读量15.5万。

南方杂志推出报道《江门:党建带侨建,打造特色侨村》

以下是综合报道。

江门被誉为中国侨都,该市1056条行政村中,在港澳和海外的乡亲人数超过本村户籍人口的侨村就有685条,占比超六成。近年来,江门坚持党建带侨建,大力实施“侨都赋能”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侨村。

为进一步推动侨村建设,去年《江门市抓党建聚力侨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江门将分类建设产业侨村、文旅侨村、绿美侨村。

在生机勃勃的春日里,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侨村,感受侨村建设的蓬勃生机:开平市赤水镇沙洲村功能性水稻万亩示范基地中,村党总支携手结对侨企嘉士利集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犁田抛秧;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的南洋风情民宿里,游客品尝着咖啡的醇香;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的百年榕树下,村党支部带领村民们正讨论着新一年的乡村绿化计划……青砖骑楼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古朴韵味与现代气息和谐共生,一幅侨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缓缓展开。


产业侨村——开平市赤水镇沙洲村

阳春三月,走进开平市赤水镇沙洲村稳糖米种植示范基地,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映入眼帘:农民们穿梭其间,有的操作现代化农机具平整土地,有的忙着播种抛秧……

开平市赤水镇沙洲村稳糖米种植示范基地内,农民们正在播种抛秧。


近年来,沙洲村党总支依托自身土地资源和农业基础,在嘉士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沙洲村外出人才黄铣铭的牵线搭桥下,与嘉士利集团结对共建,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全力推进功能性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及万亩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打造集功能性水稻研发、农业种植、科普研学、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项目。

目前,已有20户种植大户与嘉士利集团签订稳糖米种植协议,种植面积达2500亩,亩产超1000斤,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据介绍,稳糖米具有直链淀粉含量高,易饱腹,消化慢、适口性较好等特性,其餐后血糖指数、升糖指数比普通米显著降低。

“我们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提供良种良法,并投资80万元建设功能米展销中心,推动稳糖米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嘉士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还计划通过“三亩地”政策,实施农产品加工及休闲旅游项目,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52万元。

“侨企的先进技术和村民的勤劳智慧相结合,为强村富民注入强大动力。”沙洲村党总支书记关国才表示,期待未来继续深化合作,共同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文旅侨村——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

五彩斑斓、鸟语花香、宁静祥和……走进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展现在市民游客眼前的,是风情万种的异域风情画卷。

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的美丽风光。


五丰村建于1962年,居住着印尼、越南、缅甸等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素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现有户籍人口约1550人。

“村民们保留着归侨的传统生活习惯,在自家门前庭院种植黄姜、薄荷、九层塔等香料,方便烹制食物。”五丰村党支部书记郑盈喜介绍,改造庭院并非改变村民原有生活方式,而是参照东南亚侨民习惯布置庭院花草,使用丰富元素设计,改造成既符合生活需求又彰显侨特色的“美丽庭院”。

近年来,五丰村党支部紧扣侨特色,以“美丽庭院”建设为抓手,通过修整盘活荒废土地,精心打造党员干部示范庭院和13个东南亚国家风情庭院,推动党员认领庭院长效维护工作,实现一园一风情一侨情,打响“东南亚风情村”品牌。

此外,五丰村还抓住农文旅发展机遇,依托丰富的侨资源,建成全国唯一一家村级归侨博物馆,打造东南亚风情园、花田驿站、特色美食街等地标场所,设计彩虹人行道、风情墙绘、湿地公园房车营地等缤纷“打卡点”,打造了喜相汇、泰筑等9家特色风情民宿,并与周边的红树林湿地公园、青山咀公园等串珠成链,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近日,五丰村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美丽侨村”。


绿美侨村——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

一片林,承载着一片情,“侨心林”更是如此。

“这片树林是我们与家乡同心同根的美好象征。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2024年3月香港杜阮同乡会主席叶云妮回到家乡,在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参加侨心林义务植树活动时表示。


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村道旁的黄花风铃木盛开似花海。


上巷村党支部依托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部门以及“两新”党组织等力量,广泛发动华侨、外出人才和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结合村民讲究“前龙后凤”(院前种龙眼树,院后种凤眼果树)的传统,引导村民充分利用“边角地”、闲置土地等,推进村庄绿化行动,打造“凤眼果主题公园”和“四小园”等生态小板块。2024年累计种植凤眼果树3000多棵,在村主道种植黄花风铃木100多棵、杜鹃花300多棵,乡村颜值焕然一新,入选2024年广东省“美丽庭院”特色村。

“预计凤眼果树今年结果收成,按照往年一斤凤眼果约15元计算,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上百万的收入。”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介绍道,上巷村坚持走绿美建设与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新路子,让群众在绿美建设中真正得实惠。

三分种,七分养。上巷村党支部制定树木管护计划,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把乡村绿化与党员设岗定责、积分制等结合起来,推动33名农村党员、村干部带头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管护工作。

经过精心管护,如今苗木已成林成景,村道旁边的黄花风铃木呈现的金黄色花海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打造出一道独具特色的绿色风景线,成为村民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相关附件:
./t1010553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