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三个“有”!江门民营企业人才活力这样激发

     时间: 2025-03-26 18:25:00               文档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了《广东江门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良性生态 激活民营企业人才引擎》,以下原文转发。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多措并举推动民营企业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出“政策赋能+平台支撑+放权松绑+服务优化”组合拳,大力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良性生态,持续激发民营企业人才活力。



打造载体平台,着力汇聚天下英才

江门以“大平台+大产业”着力汇聚天下英才,培养一批科创型优质民营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781家,12家外资企业入选2024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入选量全省第四,64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入选量全省第三。支持民营企业建设人才科创端、产业端集聚平台,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省级创新平台530家、市级创新平台1853家,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4家、民营企业站点超70%,推动超50%博士后向民营企业集聚,累计引进培养博士博士后超1300人。推动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促成19家企业与29所高校、科研院所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作,组建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持续集聚和培养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人才。


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


夯实人才根基,持续壮大企业人才队伍

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产业工程师、技能人才等民营企业发展重点所需人才纳入“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3支人才队伍统筹推进,持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创新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十大重点项目、侨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重点打造“园区技校+产教评”项目培养机制、“江门市产业工程师集聚计划”人才培养品牌,持续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力。截至2024年底,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突破2.7万人,产业工程师超5.5万人,技能人才达57.3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12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5.08%,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海目星激光入选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


释放创新活力,激活企业创新发展势能

聚焦产业所需、企业所急,实施人才强市“新30条”及配套细则,新出台和修订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仪器设备共享等科技政策4项,修订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强化民营企业政策供给。积极为用人主体“放权松绑”,打通民营企业高管、骨干人才以薪酬直接认定高层次人才通道,推动180家民营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积极发动民营企业参加“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江门市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活动,累计实施“揭榜挂帅”制项目19项,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额增速均超40%,持续激发企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江门市连续多年举办“乐业五邑”创业创新大赛


优化服务生态,厚植企业人才安居乐业沃土

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推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对口联系市重点企业、科创平台优秀人才。强化企业人才交流合作,持续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人才研修班、“龙溪湖讲堂”江门青年企业家研修班、“乐业江门”创业创新领航培训班、企业家培训沙龙等系列面向企业人才的专题培训,累计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对接活动600余场,吸引超2.6万人次参加。上线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实行“117”速办机制(1小时内响应、1天提供解决方案、7天内办结),2024年累计解决企业诉求超1.4万件,为全市企业紧急反映诉求、快速解决困难开辟绿色通道。打造“侨才通”人才服务品牌,集成教育、医疗、住房等11项专属服务,推进“1+7+N”人才服务网络建设,累计建设各类人才服务点193家,围绕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住房安居、创新创业等方面推出系列务实举措,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持续开展“龙溪湖讲堂”江门青年企业家研修班

相关附件:
./t1013151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