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为啥爱往这里跑?蓬江党群服务阵地用了三招!
近日,《城市党建》周刊聚焦江门,刊发了文章《广东江门蓬江区:互联共建促党群服务提档升级》,以下为全文转载。
近年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建成“蓬友圈”、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2处枢纽阵地,在商业街区打造4个“蓬友+”服务站,用好14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选址新建、升级改造一批党群服务中心,构建起“2+4+142+N”城市党群服务矩阵。去年起,蓬江区以提升社区服务力为重点深化城市党建,发挥中心城区业态聚集的优势,推动各领域党组织与社区一起唱好暖邻善治“大合唱”,让群众更爱来、服务更给力、运营更高效。
丰富阵地活动供给
让群众更爱来
蓬江区把“群众愿意来、经常来、喜欢来”作为出发点,依托党群阵地常态化开展公益学堂、便民市集、生活节、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推动供需双向互动。通过日常走访、问卷调查、活动评价等方式摸清群众需求,每月发布党群服务菜单,供居民点单参与。去年夏天,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举办暑期夏令营,共吸引8000多名少年儿童走进党群服务中心参与活动。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对接商企职工需求,推出职责、服务、活动“三张清单”,举办“职工学堂”“午间一小时”“权益保障日”等活动300余场次。
灵活延长服务时间。在“蓬友圈”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素质提升营”“亲子欢乐汇”等8大主题活动,每月举办活动40余场次。为了方便“上班族”参与,将90%以上的活动安排在工作日晚上或者周末,惠及群众超4万人次。完善属地社区与商圈物业共管、志愿者驻点服务机制,4个“蓬友+”党群服务站实现全天不打烊、一周一活动,为外卖骑手、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休憩的好去处。
持续提升阵地功能。因地制宜推动养老托育、家政便民、就业保障等公共服务有机嵌入社区,拓宽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场景。雅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开设亲子学堂、提供早教服务;石冲社区建成全省首家设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零工市场”,去年举办招聘会17场,帮助800多名居民找到新工作。
汇聚各方资源力量
让服务更给力
蓬江区着力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寻找“合伙人”、壮大“大党委”,推动各方资源力量下沉,为社区治理与服务加大“马力”。
深化机关社区结对。推动247家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属地院校等加入社区“大党委”,完善服务项目“双向认领”、党员“双报到双服务”等机制,助力社区开展服务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春节期间,区直机关统筹600多名党员干部下沉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开展轮岗值守、服务游客。
紧密联动“两企三新”。联动骑行之家、滴滴出行等党支部,发动200多名骑手小哥担任商圈平安员、社区兼职网格员,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1.6万份,组织网约车司机连续两年开展爱心送考活动。在办好18家长者食堂的基础上,拓宽服务覆盖面,链接41家餐企加入社区饭堂暨爱心餐桌,携手助餐超30万人次。
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深化党群议事机制,由社区牵头每月组织物业管家、楼栋长、居民代表等议事协商,助力解决邻里纠纷、办成微实事1200余件。壮大银龄志愿服务队,引导1000多名老党员老干部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参与服务。
创新社区运营模式
让运营更高效
面对财政紧张、经费不足的新形势,蓬江区主动创新,探索“公益+低偿+市场”运营模式,推动党群服务从“政府单向供给”向“社会多元共建”转型。
创办社区服务公司。在象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蓬江区善邻社区服务公司,推出有偿服务、公益服务“两张清单”,通过公司化运营,联动医疗机构、家政企业、优品超市等社会力量,携手开展居民生活服务,收益各方约定分成,归属公司部分将用于社区开展公益服务。
探索以阵地换服务。利用富余党群服务空间引入优质平价公益服务。其中“蓬友圈”与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哆来咪钢琴文化艺术中心等多家机构合作,推出一系列低于市场价的低偿微利课程,每堂课学费10元—20元。江侨社区与天辅安中医诊所合作,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康养中心,既开展义诊活动,也设立收费理疗项目,诊所每月缴纳的场地租金用以支持社区开展其他便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