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老旧小区善治新探索,江海区解锁社区“治理密码”

     时间: 2025-06-27 20:00:00               文档来源:南方+、中共江海区委组织部

“每逢党群服务集市开市,社区都会很热闹。在这里既可以帮助邻里,又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服务。”文苑社区居民刘国亮介绍,每个月的1日是文苑社区的党群服务集市日,“社区‘大党委’成员和相关单位摆摊,以‘零距离’的便民服务增进邻里感情。”


文苑社区义修服务。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社区奏响和谐乐章。文苑社区创新实施“文苑一家亲”治理项目,着力推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这是江海区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背景下,聚焦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制度筑基 老旧小区治理有规范

江海区聚焦老旧小区治理难题,以制度建设为基石,精心编织组织体系,为老旧小区治理筑牢根基,让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推进。

近年来,江海区印发《关于加强非封闭小区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解决以礼乐街道文苑社区为典型代表的非封闭小区管理缺失问题,努力提升全区非封闭小区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江海区明确组织、政法、住建等部门18项具体任务,编印《江海区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南》,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触角”延伸至每家每户,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心骨”。

以江南街道桥南社区为例,作为开放式的老旧社区,居住群体老化、辖区资源匮乏、服务功能单一、活动载体不足、设施残破老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发展。


新南小区探索推行“先建立小区党组织,再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


对此,桥南社区实施“1+2+3”治理模式,“1”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一老一小”的“2”大重点,以及社区服务设施补短行动、宜居生活环境提质行动、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双提升行动“3”大行动,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精准服务的社区治理模式。

作为试点的文苑社区则出台《文苑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一领两建三优”的社区治理项目,即坚持党的领导,建组织、建机制,优管理、优服务、优发展,从而建立“社区—网格—楼长—单元”四级责任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全面覆盖的社区党建大格局,有效延伸基层治理力量。


因地制宜 老旧小区治理有妙招

新南小区位于江海区江南街道新中社区,是集商品房、直管公房、回迁安置房为一体的老旧小区。2010年小区原物业公司撤场,新南小区陷入管理“真空状态”。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小区内环境变得杂乱差。


新南小区从“三无小区”蝶变成有党组织牵头负责、有居民自治组织管理、有安全保障的“三有小区”。


由于业委会筹备多年未果,组织部门、属地街道在新南小区探索推行“先建立小区党组织,再在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组建业主委员会”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新模式。在党支部牵头下,仅用4个月的时间,困扰近5年的业委会成立难题顺利攻破。新南小区也从“三无小区”蝶变成有党组织牵头负责、有居民自治组织管理、有安全保障的“三有小区”。



对于规模较小、难以引入专业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江海区则推行“社区准物业管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活力等方式,激发小区治理的新活力。

以文苑社区为例,随着社区设施日趋老化,社区管理热点、难点问题逐渐增多,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水平,文苑社区因地制宜推动‘多元主体深入参与’众治模式,凝聚‘大家庭’力量,使社区各方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心骨。”文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方春华介绍。

社区“大党委”,能治“细”入“微”。文苑社区持续发挥“大党委”制度优势,整合各领域党组织,与驻辖区单位、成员单位联合开展“定制式”“组团式”“互补式”服务,定期联合开展义剪、义诊、义修、法律咨询、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文苑社区居民议事会。


此外,文苑社区还通过成立义工爱心服务队、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吸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多元共治激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文苑社区新业态志愿者。


吴栋灼就是文苑社区新业态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因为工作性质,我们的日常就是‘在路上’。”吴栋灼说,“所以路上发现翘起的井盖、裂开的墙缝,我们都会随手拍反馈给社区工作人员,在路上见到有需要帮助的邻里,都会施予援手。”


服务提效  老旧小区治理有温度

在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大街小巷的琐事,网格员当即解决;重点区域的安全隐患,随手拍上传图文,社区即时派单;大家园小家庭的琐事,社区居民在“议事委员会”上群策群力想出“金点子”……

每个月1日是文苑社区的党群服务集市日,每个月15日是社区义剪日。“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参加党群集市活动,协助社区做政策宣传工作。”吴栋灼介绍,“我认为党群集市非常有意义,特别是水电维修、家电维修等义务工作,很受居民欢迎。”

在桥南社区,三支志愿服务队在老旧小区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发动辖区内有能力的热心老人参与,打造“以老助老”的互助机制;朝阳志愿服务队,发动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华兴小学的学生,在环境美化、红色文化传承、惠老服务中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老兵志愿服务队,激发辖区内退役军人的红色潜能,在巡防巡治、普法宣传等活动中展现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动人风采。


在桥南社区,三支志愿服务队在老旧小区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老旧小区治理工作中,江海区始终将回应民生关切作为核心要义,以一系列贴心举措温暖民心,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江海区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老旧小区下沉,完善小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利用江海区老旧小区改造(二期)项目的契机,实施非封闭小区改造,修复破损路面约1.7万平方米、消防栓12处,新增照明路灯50盏,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98个、外卖小哥停车位60个,解决“飞线充电”“乱停乱放”问题。

另一方面,江海区常态化巡查整治人居环境,开展住房安全“拉网式”排查整治,按网格分片形式,常态化重点区域守点巡查超2500次,清理违规占道摆卖流动摊档1万多宗,排查出隐患性住房266栋。组织楼长、党员与居民代表多方力量,围绕楼栋美化、消防安全等具体事务,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议题开展“微协商”。

以新南小区为例,该小区建立党支部议事协商机制,协调业委会、居民代表、小区商家等各方力量,每月一次就小区公共事务进行议事决策,表决通过车位抽签、小区监控安装、篮球场用电等100多个事项。

相关附件:
./t1029879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