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城西村:生态赋能、文化兴村,绘就乡村振兴绿美画卷
日前,广东省林业局发布广东省乡村绿化第二批典型案例,鹤山市鹤城镇城西村成功入选,成为江门首个入选该典型案例的村落。
城西村是广东“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广东省森林乡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庄依山而建,文化底蕴深厚,拥有昆仑山、马耳山等自然景观和鹤山红茶制作技艺、客家山歌、花炮庙会、鹤山狮艺等非遗技艺。

城西村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园
近年来,城西村坚持在党建领航、多方参与和产业提升方面下功夫,重点打造1.2公里樱花大道、百亩油菜花海等特色景观,做强“樱花大道IP”,推进乡村绿化走深走实。同时,深挖客侨文化资源,打造“鹤起昆仑”田园综合体和“锦绣城西”文旅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赋能、文化兴村的特色发展道路。
打造“一步一花海”锦绣城西
每逢花期,城西村的樱花大道总会出现在市民游客的朋友圈。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只有一条小河、一片河滩。近年来,城西村以打造“一步一花海”为核心目标,系统构建多层次、多时序的观赏体验,强化“赏花经济”的景观基础与品牌特色,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城西村樱花大道
城西村充分发动海内外热心乡亲捐资超4000万元,打造了1.2公里樱花大道,集中栽植牡丹樱、红粉佳人樱、广州樱等樱花品种,形成连贯而富有季相变化的樱花大道,塑造入口标志性景观。
“我们还注重多树种协同配置,在以樱花为主体树种的基础上,搭配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桂花、二乔玉兰和蓝花楹等不同花期的观花树种,延长观赏期。”城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柏良表示。
在田园景观营造方面,城西村创新引入“向日葵+油菜花+水稻”生态轮种模式,依季节更替,打造百亩油菜花海、向日葵花田与稻田景观,将农业生产与观赏功能有机结合,让樱花大道四季皆有景,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此外,城西村还鼓励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及腾退空间,自主种植观赏茶花、姜荷花、蓝花丹、凤仙等花卉,实现“道路有花、田园有景、庭院有绿”的多层级绿化体系。
让群众在绿美建设中
真正得实惠
近年来,城西村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推进全域绿化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绿美建设与文、旅、农、康产业融合推进,让群众在绿美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西村以打造宜居家园为目标,积极联动各方力量,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面貌持续焕新。
近年来,城西村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仅完善了村道、篮球场、文化室、公园等基础配套与乡村景观,还针对性开展提质改造——对忠心岗村道实施河堤加固、道路拓宽及三面渠重修,部分村道硬底化、配备健身器材,让村民生活更便利、休闲有去处。
在文旅融合方面,城西村坚持以打造“锦绣城西”文旅品牌为核心,推动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具体包括,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鹤起昆仑”田园综合体,开展水上游乐、森林民宿体验、时令果蔬采摘等项目,丰富旅游业态;结合客家花炮庙会、山歌等,举办系列特色活动,让生态景观与人文底蕴相互赋能。

“鹤起昆仑”项目依托优质农业资源,构建“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
此外,城西村还以鹤城镇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整合7公顷撂荒地打造了油菜花海、葵花田,盘活撂荒地发展“稻田+渔业”“稻田+研学”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转型,让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
城西村的一系列举措取得显著综合效益,村庄实现了生态蝶变,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成功打造出宜居、宜游的绿美乡村景致。
在经济效益方面,城西村依托绿美生态基底发展的文旅产业蓬勃兴起,樱花大道火爆“出圈”,“锦绣城西”成为典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2年的28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8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这几年,城西村的变化非常大,路越来越宽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了,产业发展得很好,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城西村村民练玉艺说。
城西村的实践充分证明,通过绿美生态建设筑牢根基、农文旅融合激活动能、土地资源盘活拓展路径,能够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
您现在所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