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公务员工作

“四悟”基层,以青春之我书写选调答卷

     时间: 2024-02-22 18:15:00               文档来源:中共新会区委组织部

事业因拼搏而壮阔,青春因奋斗而精彩。为充分激发我市选调生队伍创新竞进、成长成才的昂扬斗志,江门市委组织部推出《选调有点“甜”》栏目,全面展现我市选调生在江门乡村大地里一步步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公务员的生动过程,以分享到村任职基层锻炼品味的“苦”,初长成才、群众认可收获的“甜”,激励广大选调生汲取奋斗之“智”,砥砺为民之“心”,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奉献激情和才华,凝聚起谱写江门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青春动力。

本期,分享驻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选调生林秀玲开展到村任职锻炼的基层故事。

“希望你们以严、细、实要求自己,拜人民为师,满怀朝气、蕴含底气、弘扬正气,在基层农村书写自己无悔的选调答卷。”2021年11月,沙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均光对我们选派到村任职选调生的寄语,是我驻村后一直铭记在心的谆谆教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值秋收好时节,我在我的第二故乡——沙堆镇独联村,完成了两年基层锻炼,在24岁的美好年华收获了一个更成熟的自己。回望驻村工作时光,每一步皆是风景,暮然回首已是山花烂漫。


领悟“学习”二字

读好“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

学无止境。走上工作岗位,就是终身学习的开始。驻村两年,我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通过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教育活动等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共产党员网、人民日报等线上平台进行个人自学,结合驻村工作实际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10余篇,其中《团结奋斗,形成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获2022年全市党校(行政院校)征文优秀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农村有最真实的国情,有最具智慧的老师,这是我们作为选调生的财富密码、成功秘笈。我以“归零”的心态当好“小学生”,上好“基层大学”,学好“群众知识”,学习了插秧、摘柑等农业知识,冷处理法、背靠背法等邻里矛盾调解方法,以及建设组织架构、动员社会力量等基层治理方式。2023年7月,我结合两年来参与村基层治理的体会与总结,协助村党总支书记打造了《聚“微光”成炬,全力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党课视频。



感悟“人民”二字

做好“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

恰逢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江门市实施“十大行动”和新会区全力建设“首善之区”的机遇,我积极与镇党建办、农办等部门对接,认真研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相关政策文件,通过与村“两委”干部沟通,借鉴先进示范村经验做法,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撰写村内情况概况、申报材料等,经过基层推荐、资料审核、实地考察、综合评定等环节,独联村入选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江门市“红色美丽侨村”。

“要将政策的宣传、落实与群众的理解、接受统筹考虑,才能产生最大的‘化学反应’。”驻村实地探访时,镇党委委员李树源对我的叮嘱始终萦绕耳畔。结合在村党总支负责农村基层党建业务的工作分工,我协助村“两委”干部一同选址、设计,打造榕树下的百姓大讲堂,邀请村党总支书记、网格员、技能人才和侨刊主编等到大讲堂,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解读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等政策,对华侨先贤艰苦创业回馈桑梓等侨文化进行宣传,将政策宣讲与村民现场问答结合起来,开展水稻种植等技能培训,通过多形式的互动教学课堂,切实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培训服务。同时,我与村网格员一起入户走访,倾听民意诉求和意见建议,精准问需、精准施策,进一步提升网格服务质量。



体悟“助理”二字

实现从“助”到“理”转变

选调生选派驻村后,要任职村书记(主任)助理,要实现从“助”到“理”的转变,必须对村情、村的发展前景有足够了解。经过两年来与村“两委”干部的探讨和自身的了解,我尝试将独联村与镇内其他村、区内先进村作横向比较,如三江镇著名侨村良德冲村和大鳌镇乡村法治建设示范村东风村,通过总结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分析独联村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的特色优势、发展思路及措施做法。在基层治理方面,我借鉴先进示范村做法,在灵菊公园打造家门口的议事平台“独联村党群议事区”,将村里事务放至议事区讨论,将党建“朋友圈”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圈”,与群众一同谋思路、出主意、想对策,为群众沟通协调、议事商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便利,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上门走访咨询,我动员村舞蹈队队员组建“独联靓姨”网格志愿队,发挥所长协助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利用闲聊向村民宣传反诈、防溺水知识,利用熟人熟情况优势向游客介绍村史侨史,进一步畅通了党群沟通渠道。



践悟“调研”二字

既要学会“调查”更要擅长“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和保障。作为驻村选调生,必须要主动谋划,多思考、多调研,注重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才能有效利用农村基层大舞台的丰厚资源。2023年7月,我与新会区选调生组队参加江门市青年大学生及选调生调研大赛,走访区内58条村,以罗坑镇潭冈村为例,结合实际思考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团队荣获三等奖。

沙堆镇独联村是新会区著名侨村,《独联侨刊》早期在江门众多民办侨刊中排在前列,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之一。但在新媒体发展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影响下,受众需求发生了变化,侨刊社经营和队伍不稳定,这让侨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驻村两年来,结合镇委侨刊数字化工程的实施,我协助在村档案室、侨刊社、侨属藏书处收集《独联侨刊》复刊至今的刊物,纳入沙堆镇侨刊数据库,拜访《独联侨刊》主编、社长等老前辈,参考台山、福建等地侨刊发展的经验做法,以《新时代背景下江门市村级民办侨刊发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以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独联侨刊>为例》为题完成专题调研报告。选调路上,时代为我们干事创业创造了良好机遇、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抢抓时代机遇,找准专业知识和基层实际的契合点,让创新和担当碰撞出“新火花”。


相关附件:
./t956073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