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选调生在防蚊灭蚊基层一线奉献青春力量
为有效遏制蚊虫滋生、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连日来,新会区广大选调生以村居为战场,在消杀、除杂物、清积水等关键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构筑起安全屏障。
脚步向下,做情系群众的“宣传员”
防控疫情,宣传先行,核心在“人”。选调生们深谙此理,他们将“户户到、人人晓”作为首要任务,用朴实的乡音和耐心的讲解,织密了基层宣传网络。
“阿姆,家里有人发烧、骨痛吗?”崖门镇京背村书记助理郑妙翠亲切的乡音,回荡在村头巷尾。连日来,她与村干部们走街串巷,发蚊香、做登记,力求宣传全覆盖、防控无死角。
同样靠“铁脚板”叩响民心的,还有大泽镇文龙村书记助理罗丽。“咚咚咚”的敲门声和“派蚊香、清积水”的叮嘱,她一个下午重复了几十次。
细处着手,做环境整治的“实干家”
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选调生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
司前镇石步村书记助理张绮琳面对老年群体,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清理细节,确保宣传入脑入心,才能将“爱国卫生运动”从号召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健康防线。
古井镇霞路村书记助理魏丽倩则将“细致”做到了极致。她不仅逐户检查,更是将目光投向竹洞、树洞和闲置房屋,想方设法处置各类卫生黑点。她认识到,灭蚊工作必须全覆盖、无死角,更要依靠和发动群众,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
科技赋能,做智慧防控的“创新者”
新时代的基层治理,需要“脚沾泥土”的扎实,也离不开“云端漫步”的智慧。面对传统巡查的盲区,选调生们积极开动脑筋,为防控工作注入科技动能。
面对传统巡查手段难以覆盖的“盲区”,双水镇梅冈村主任助理赵晓湾和同事们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他们借助无人机航拍,精准锁定居民天台、闲置房屋屋顶等难以触及之处的卫生死角与积水点,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屋主处理,杜绝了遗漏,实践了“人防+技防”的融合。“基层工作既需要‘脚沾泥土’的扎实苦干,又离不开‘科技赋能’的智慧巧力。”赵晓湾对此感触颇深。
勇挑重担,做逆行冲锋的“消杀员”
防控一线,亦是淬炼场。消杀一线,是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选调生们背起沉重的设备,成为逆行冲锋的“蓝衣卫士”。
作为镇消杀应急队的一员,大泽镇潮透村主任助理邹云龙背着25斤重的喷雾器,身穿防护服,汗水浸透衣背,双手泡得发白起皱,但他和队友们咬牙完成了覆盖121户的消杀任务。
在会城街道七堡村,村主任助理刘一帆同样奋战在爱国卫生运动一线。烈日下,他背负消杀设备,深入狭窄冷巷等卫生死角进行喷洒作业。“当消杀设备压在肩头,我感觉到的是责任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