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区”战略下的新会“三重奏”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挑战,面对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新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解决人才领域“有高原、无高峰”的痛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成功引智,实现“弯道超车”,新会可谓是卯足了劲:不断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提供医疗保健等“六个一”服务;创新出台“引才伯乐奖”,对成功引进符合条件高层次人才的引荐者给予奖励;筹建全省首家县级大专职业技术院校,与深圳技师学院全方位合作,每年为本地输送5000名技术人才……一曲曲“筑巢引凤”的美妙乐章悄然奏响。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新会创建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说。 【奏鸣曲】 一流的政策 “痛点”变“支点”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新会创建优秀人才“蓄水池”,政策支撑是关键。 “痛点”变“支点”,新会对标先发地区的引才标准,志在“撬动”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新会。 2016年初,新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新会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新会区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等文件,从就业、落户、科研扶持等方面给予进驻新会的高层次人才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创新团队的引进上,最高的扶持金额达到了1600万元,系全市力度最大。 随后一年多时间里,新会又相继出台了多个与“引才”相关的政策,并在江门地区率先设立“引才伯乐奖”,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中介机构积极为新会招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 新会区颁发“引才伯乐奖” 一个个强有力、诚意足的人才政策,如同一曲曲激昂的“奏鸣曲”引凤而来: 去年,新会共引进高层次生物医药团队6个,新增高层次人才272人、高技能人才2322人,发放人才专项资金3000万元。 去年,新会共引进高层次生物医药团队6个,包括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带领的核心团队。 “新会区委、区政府强烈的产业变革意愿及毗邻广佛的区位优势,能帮助我实现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这是重要原因。”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带领的核心团队及其项目——“RNA科学”重大产业研发与应用平台去年正式落户新会。 这,放在以前可能不敢想象。而如今,新会招人也可以挺起了腰杆。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说,这些年新会在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的进程中“尝到了甜头”,相信新会是人才实现创业创新梦想的最佳地。 【协奏曲】 一流的服务 构建线上线下全方位体系 有了激昂的“奏鸣曲”,还需要有悠扬的“协奏曲”。 建设优秀人才“蓄水池”,新会的探索不仅仅停留在政策上。主动对标顺德等地区,探索人才服务新模式,正全力以赴用最好的服务留住高层次人才。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带队慰问高层次人才 新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带队慰问高层次人才 “智慧人才系统升级后,进驻新会的高层次人才申请相关的补贴,除首次申请需要现场提交纸质材料外,续申请全部可通过线上完成申请。”新会区人才管家表示,新会的人才服务工作已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变革。 智慧人才系统就是新会区人才线上服务的重要载体。该系统于去年10月底投入使用,主要是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人才工作质量。 据新会区人才管家介绍,“过去,高层次人才在新会银河影院、银河健身、大窝底球场、小鸟天堂、古兜温泉等休闲场所或景点享受相应的免费服务,需要先申请并出示‘葵乡人才卡’,现在只需登录智慧人才系统,就可以领取相应卡券,扫码享受服务”。 新会人才管家向高层次人才介绍智慧人才系统 节假日发送一条短信、送一张贺卡;与人才见一次面,谈一次话;人才病了道一声问候;赠送一张体检卡、旅游卡、需求卡······这是新会区对引进人才“六个一”暖心服务制度。据了解,为完善、细化人才服务,新会于2017年10月出台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六个一”服务实施办法》,用制度去保障和完善人才服务,并于2018年设立了全市首个“人才驿站”, 逐步构建起涵盖线上线下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 新会贴心的人才服务方式赢得了高层次人才的肯定。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博士刘康于2017年入职落户新会的澳华特种饲料有限公司,“新会带给我很多惊喜,特别是高效、贴心的人才服务内容和方式,让人觉得很暖心,在这里真正有家的感觉。” 【变奏曲】 一流的平台 创新平台谋划“弯道超车” 欲引凤,先筑巢。谋划人才强区的“弯道超车”,新会的人才平台必须求“变”。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是新会演绎好“变奏曲”的重要抓手。 “研发中心的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新辉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去年4月,清华大学博士胡杨放弃北京高薪、安稳的国企,来到新会新辉(中国)新材料有限公司,他坚信这里可以拥有其“用武之地”的最佳平台。 近年来,新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支持科研平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居全市首位。 2018年12月,江门市21家单位获批设立广东省首批博士工作站。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等落户新会的企业名列其中。此外,“创新走廊”还云集了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中科生物医药装备项目、国家级珠西综合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新载体。 新会求“变”,不止于高层次人才。 落址睦洲镇的广东南方职业学院,计划5年内升格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可实现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规模16000人,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通讯工程等工、经、管、文学科人才4000人,为地方产业自动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该校区计划引进科研、企业研发机构10—20家,引进产学研合作企业约50家,引进先进制造设备设施数百台(套),打造一个以机器人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产品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园区。 (规划图)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表示,今年将着力打造“1+3”职业教育平台,筹建新会技师学院,推进南方职业技术学院新会校区建设,力争再引进两所民办高等院校,为新会区产业发展培育各类人才。 (来源:中共新会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