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江门重点这样做
近年来,江门市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的发展路径。社会工作人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基础 构建社工人才素质提升体系 我市以人才培养为基础,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途径,走出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新路子,有效缓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缺口很大、能力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 我市广泛发动各行各业有志人士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免费考前培训。全市现有3525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其中助理社会工作师(初级)2990人,社会工作师(中级)535人。此外,发挥本土高校教育优势,2012年起五邑大学、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江门开放大学开设了社工专业,目前累计在校学生493人。 为提升社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我市组团参访香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并委托港澳社工类组织举办江门市社会工作本土见习督导培养班、青少年社工训练营组织、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班,服务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与深圳社会工作学院合作开办江门市见习督导实务能力提升学习班,培养本土社工督导23人。
以人才使用为根本 搭建社工人才开发成长平台 以人才使用为根本,我市通过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训机制等方式,实现“以用为本”的根本目的,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平台缺乏、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我市通过降低公益类社会服务机构登记准入条件,鼓励支持成立社工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10年底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130家,其中24家获评市(县)级等级社会组织。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年扩大向社工机构购买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范围,目前社工服务涵盖20多个服务领域和综合服务类型。以高校及社会组织为依托建立20家全市社工人才培育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在近年来的积极推动和扎实铺垫下,全市社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已有1个行政区、4个社区、4家社工机构分别被评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地区、示范社区、示范单位。 与此同时,我市通过实施“大民政”工作,将社工助人自助理念引入社区工作,协调设置开发城乡社区社工岗位800多个。通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整合村(社区)公共服务站资源,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专业社工,为社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提供专业化社工服务,形成岗位、项目、社区服务三大综合服务模式。积极组织实施广东社工“双百计划”,根据我省社会工作均衡发展的部署,按照“落在镇街、深入村居、问题导向、方便群众”标准,在台山、开平和恩平建立了10个“双百计划”社工服务站,招聘48名一线社工提供专业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提升服务专业水平。
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 夯实社工人才发展根基 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建设,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力争解决社会工作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配套等实际状况。 我市把社工人才发展列入《江门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门市“大民政”工作方案》等文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部署落实。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社工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为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人才队伍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夯实了政策基础。 明确社工行业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调动社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助力实现岗位价值。经过近几年的行业培育和有力推动,全市涌现了一批全国、省、市社工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发挥了表率和标杆作用,获评全国最美社工8人,全国百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4个,省优秀社工、社工之星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