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全国百强区的人才突围,新会以“人才+”奏响发展乐章

     时间: 2020-09-10 15:20:00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中共新会区委组织部

新会,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49位,拥有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三大万亩园区,是江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近年来,新会在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紧抓“人才”这一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力突围——

对标顺德等先进地区,出台引才优惠政策,以最高1600万元的扶持力度,成功引进由中科院院士陈润生、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高光侠等带领的创新团队;

探索人才服务新模式,建立人才“六个一”暖心服务制度、开发智慧人才系统,不断优化人才服务措施,打造优秀人才“蓄水池”,壮大新会高层次人才队伍;

建设人才培育新载体,打造全省首家县级大专职业技术院校,并成功引进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等项目,持续为本地输送专业技术人员,夯实新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基础;

……

“人才+”成为新会经济社会发展这篇美妙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

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

引才

政策与服务“双剑合璧”

“我刚到新会入职,人才管家就来到我们公司,手把手教我使用‘智慧人才系统’、面对面宣传新会人才优惠政策。”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博士刘康说,从新会区委、区政府人才服务的细节,他感受到了当地对人才的重视,增强了扎根新会的信心。

新会,人杰地灵,自古重视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后被载入名人辞书的新会籍重要人物约有180人,新会籍中国两院院士多达15人。

近年来,在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大背景下,坐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的新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规划打造“334”产业体系,并将人才视为实现发展蓝图的“第一资源”。

新会区委书记文彦多次公开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新会创建成为优秀人才的‘蓄水池’。”    

为此,新会区近年通过政策与服务“双剑合璧”,不断加大招才引才的力度。    

2016年起,新会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新会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意见》《新会区引进创新团队和项目扶持办法》等一系列引才政策,提出为进驻新会的人才提供包括就业、落户、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其中创新团队扶持最高达1600万元,引进人才购房补助最高达100万元。    

政策加持的同时,新会区不断在人才服务上“加码”,打造“引才磁场”。2017年,新会区出台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六个一”服务实施办法》,从制度保障人才服务质量;2018年,新会区推出了“葵乡人才卡”,设置了“人才管家”,并率先在江门地区建立起“人才驿站”和“人才服务驿站”,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服务载体,丰富了人才服务内容;2019年,新会区又持续升级“智慧人才系统”,完善人才服务方式。    

“新会细心、周到的人才服务,让我们受宠若惊。”刘康道出进驻新会的高层次人才的心声。

疫情防控期间,新会人才办为高层次人才送去防疫“暖心包”

突围

平台与人才“双管齐下”

新会持续加码招才引才的背后,是新会产业发展的一次突围。    

新会位于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陆路通往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区的交通要冲,是珠江西岸水陆联运、江海联运的水陆门户。改革开放以来,新会曾凭借“水陆联运门户”的区位优势快速崛起,打造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金属制品、造纸等重点产业,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的“工业重区”。 

进入新世纪,新会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新会紧紧抓住“双区驱动”的机遇,积极谋划新一轮的发展。新会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着力开创发展新格局,谋划打造“334”产业体系,持续壮大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的同时,以招才引才为重要抓手,将目光瞄准了大健康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平台、人才资源成为这场产业突围的关键词。

为此,新会特意以启超大道和今洲路为主轴,在寸土寸金的珠西枢纽新城打造了一条“创新走廊”,汇聚了新会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孵化器、江门市未沃科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富企业孵化器、智慧之源创业园等多个创新孵化器及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等项目,以平台引进创新项目,也以平台吸引人才。  

平台与人才“双管齐下”,新会正在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以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为例,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了基坑支护工程、桩基础工程和单体地下室工程,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生物科创+”分子诊断生物科技产业平台。过去三年,该平台已经成功帮助新会引荐高层次生物医药创业创新团队10个,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高光侠、“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涛和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曹罡所带领的团队。未来,这些团队均有望成为新会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聚才

引进来与扶起来“双线作战”

新会加码招揽人才背后,与其缺少优质高校资源、优质本地人才外流也有很大关系。谋划人才突围,新会近年来在高等院校的引进和培育上做了大量努力。

今年8月27日,新会区第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暨“两看两比”活动上,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举行了动工仪式。该项目总投资72亿元,招生规模约1.4万人,首期建筑面积约58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文化中心、演艺中心、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等,预计明年9月正式开学迎接首批新生。    

正式开学时,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将在该校现有的27个本科专业基础上,优选对口专业进入江门办学,并与江门市政府、五邑大学合作共建“江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广东华立海洋工程学院”,在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涉海产业转型升级与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等方面积极合作,推进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将为江门尤其是新会输送大量训练有素的高技能人才。    

这不是新会第一次引进高等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已经于去年初正式落户新会区睦洲镇,目前正在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程的建设,计划5年内升格为应用型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届时可实现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规模16000人,每年培养工业机器人、通讯工程等工、经、管、文学科人才4000人。    

引进来的同时,新会区全力扶持本地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校已经于去年12月正式晋升成为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成为广东省首家县区级技师学院。  

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的集聚,也成为新会培育人才、聚集人才的重要平台。以新会技师学院为例,今年共有1400多名技能人才顺利从该校毕业,其中有1300多人留在了江门本地就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力量。  

紧抓人才这一“第一资源”,新会已经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篇章。

相关附件:
./t156844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