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江门:破立并举,完善新时代人才评价体系

     时间: 2022-07-25 17:12:02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新时代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需要在改革实践中明确“破四唯”的本质、“立新标”的导向,才能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释放人才创新效能。

近年来,江门市持续优化人才评价方式,大力推进以“破四唯”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探索满足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评价体系。

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起,江门市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多措并举强化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畅通“绿色通道”,破除申报职称对论文、学历、资历的“硬框框”,对在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标准制定等作出贡献的人员,开通职称评审(认定)绿色通道,累计61人破格获得工程师职称。

开辟“特色专业”,江门成为广东省唯一具备工艺美术(传统家具)高级职称评审权的地级市,对地方探索特色产业人才职称评审新途径作了有益尝试。

勇创“江门样板”,江门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工匠人才职称评价试点工作,1073人取得乡村工匠职称,其中32人获乡村工匠高级工程师,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自国家实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以来,江门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加强技能评价载体建设,打造“敬业江门”品牌,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施定级评价和晋级评价,全市累计107家企业完成评价机构备案,94家企业开展了技能等级认定,发证3.5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占比超20%。

探索技能评价应用,备案企业建立与职业薪酬、岗位聘任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进一步拓展了技能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有效稳定企业用工。

强化以赛促进效果,打造“敬业江门”职业技能竞赛品牌,降低参赛门槛,推动技能人才以竞赛强化技能,以竞赛促进创新。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印发实施《江门市“侨都工匠”评选和扶持办法》,选出首届“侨都十大工匠”9名,“侨都百优工匠”95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响“江门制造”品牌。

“破四唯”不能一破了之,有破必须要有立。目前,江门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已基本确立,但分类评价标准的科学性、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实绩导向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实现精准高效识别人才,关键在弱化“四唯”标准的基础上“立新标”,构筑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让人才评价紧贴发展需求

分类确立评价标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人才所在的行业、岗位和层次,科学设定不同领域人才评价要求,突出人才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精准性、实用性和动态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发展链高效匹配深度融合。

充分放权用人主体。加快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支持符合条件的行业协会、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实现“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

发挥市场评价作用。进一步引入并完善企业、行业协会、专家人才等多元市场评价主体。创新开展高层次人才举荐工作,通过行业“伯乐”相才荐才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探索使用薪酬水平、纳税额等市场标准进行人才评价。助力偏才、专才等急需紧缺人才脱颖而出。


让人才评价以实绩论英雄

在弱化“四唯”的基础上,要建立以业绩和实际贡献为指标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更加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和培养。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要鼓励以创新成果为人才评价导向,将解决重大学科问题或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

对于技能人才评价,要鼓励以应用成果为人才评价导向,崇尚一技之长,全面考察职业品德,注重岗位工作实绩,强化生产服务成果等实际贡献。同时,要注重用人主体人才评价结果的运用,体现人才评价在人才开发中奖优扶弱的促进作用。


让人才评价方式更多样

结合不同类型人才特点,科学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切实提高人才评价的适用性。

探索创新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结合行业特点增加实操测试等环节,评价工艺美术类人才,在原有的材料评审基础上增加作品展示、面试答辩环节;评价乡村工匠农业人才,采用带领专家到农业生产一线实地考察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持续擦亮“敬业江门”竞赛品牌,大力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建立常态化技能竞赛选拔机制,不断提升技能竞赛的社会影响力,助推高素质“侨都工匠”培养和选拔。


相关附件:
./t616489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