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携手港科大向“新”出发,全力建好粤港联合实验室
“我们竭力服务,希望做到在新会,你可以‘拎包入住’,专注科研”。近日,一场“双向奔赴”的座谈会在东方之珠清水湾畔的香港科技大学内举行,新会区与香港科技大学围绕如何利用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的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对未来加强深度合作,服务湾区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
在香港科技大学,新会区一行与专家教授进行座谈
据悉,新会在2024新春交流推介会期间专门拜访香港科技大学,是希望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双碳领域科技优势和国际化优势,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动更多双碳科研成果在江门、新会转移转化,支撑港邑产业园和绿色经济带建设,服务香港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合作,导入新能源、新型储能、人工智能、海工装备、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建设成为粤港科技合作的示范。
近年来,新会持续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推动双碳优势科创资源加速集聚,去年年底,江门双碳实验室获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当天座谈会后,新会区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为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这意味着实验室2.0版本建设进一步推进。
用心·让科研成果更高效落地
“我们希望弄清楚你们的科研成果,在转换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帮助。”区委书记林锡波在座谈会上表示,在粤港联合实验室初步建设的这个时间,应根据两地的情况、习惯,设计一套标准化的产学研方案,让科研成果落地更加顺利、高效。
“科研人员也希望在学校里研发到成果后,能将科研成果落地到比较近的地方,他们会综合扶持政策、落地服务等方面考虑”,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创院院士颜河表示,方便的配套服务能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落地。
在强化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这条路上,新会区一直在探索、在创新。去年年底,新会区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双碳产业基金和双碳创业基金,全力支持“双碳”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和碳前沿科技培育孵化、推动成果转化应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集团等12家单位的15个合作机构已集体进驻。通过座谈,新会区更加清晰高校的需求,相信未来新会区与顶尖学府的深入对接,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高速路”,共同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3月15日,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在香港科技大学揭牌
同行·深化粤港产学研合作
座谈会上,香港科技大学专家学者介绍道,学校科研团队就新型储能电池、新型有机太阳能、智慧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与碳交易等“双碳”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还专门设立“双碳科学与技术学域”,在“双碳”领域,科研优势突出,积累了大量国际领先科技成果。要将成果转化落地,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发展,再推进到市场化阶段,需要深化粤港产学研合作。
新会区方面表示,新会的三大“万亩千亿”产业园区正是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平台载体,能让科研团队找到合适的企业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位于北部的新会智造产业园涵盖凤山湖园区、大泽园区,谋划建设联动拓展区,强化新能源电池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中部,正加快建设深江科技新城,涵盖轨道交通产业园、江睦产业园,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发展,重点布局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储能产业。南部的银湖湾滨海新区涵盖核心区和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工装备产业园、金门工业园,重点布局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产业门类众多,更有利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未来·打造粤港科技合作的示范
当晚的新会(香港)新春交流推介会上,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江门双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徐明围绕建设背景、研究方向、建设模式、建设目标、阶段成果,向与会嘉宾讲解了实验室目前科研开展情况和工作计划。他提到,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将以构建面向应用、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为目标,整合三方的碳中和科创资源优势,强化人才交流培养、技术联合攻关、成果落地转化、科技资源共享等领域合作,探索粤港政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新生态。
期望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示范,引导更多港澳高水平科研团队与人才参与到“双碳”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助力新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