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江门坚持产才深度融合 厚植产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时间: 2025-04-02 18:00:00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江仁材

2024年,广东以“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向全球发出“最强求贤令”,锚定百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的宏大目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以“人才倍增”工程为引擎,将人才链深度嵌入产业链、创新链,构建起“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
数据显示,江门人才资源总量已达99.7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家,人才与产业协同共生的澎湃动能,正托举起这座“中国侨都”的现代化产业新未来。


江门将产教融合视为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举办高层次人才研修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政策筑基:

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

从科研实验室到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深研发工程师丁雪梅的十年跨越,映射着江门产才融合的进阶之路。

2013年,丁雪梅博士毕业后来到江门,投身稀土发光材料研发。从突破LED荧光粉“卡脖子”技术,到推动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二;从转型新能源锂电材料研发,到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为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她坦言:“江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支持,这里是能让人扎根的沃土。”

丁雪梅的成长轨迹,正是江门系统性构建人才政策体系的缩影。近年来,江门统筹推进科技、技能、企业经营管理等13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队伍高质量自主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侨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出台卓越工程师培养三年行动建设方案,编制发布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一系列政策、举措强化了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推动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

如今,全市产业工程师规模达5.5万人,高技能人才突破20万,人才“蓄水池”的扩容提质,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根基。


产教融合:

激活创新发展“源头活水”

作为五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校外导师,江海区阖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善旺十分忙碌,经常带领研究生参加科技展会和技术研发项目。面对产学研脱节难题,他将校企合作视为破题密钥:“我们让学生提前接触市场痛点,这样的‘实战型人才’正是企业所需。”

政策筑基的同时,江门深谙“育人如育苗”之道,将产教融合视为激活创新的源头活水。截至目前,江门累计布局建设5个职教集团、40多所产业学院,江门技师学院打造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特色专业群,大湾区国际职教城吸引8所院校落户;此外,通过“园区技校”+“数字云端”模式,为614家企业提供“菜单式培训”超5.6万人次。

这些举措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了“所学即所用”。据统计,五邑大学、江门职院等科研院所实现成果转化超80项,交易额逾900万元。

从单车棚创业到带领企业跻身国家级“小巨人”,广东今科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邝锦富的逆袭之路,同样写满“产教融合”的注脚。20年前从江门技师学院毕业的他,如今反哺母校共建实训基地,带领学生参与机床研发。“政府牵线搭桥,让企业需求直通高校实验室。”邝锦富感慨。    

数据显示,江门全市高职在校生超6万人,推动中职院校新增23个紧缺专业、淘汰27个专业,职教改革与产业升级的“齿轮咬合”愈发紧密。

这种深度融合在方程健康生物科技公司得到生动诠释。

2019年秋天,留日博士程德林从日本到江门发展,成立了公司并成功入驻高新创智城。落户江门后,该公司一直重视创新工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例如,联合广西大学建立植物栽培基地,破解了原材料瓶颈。“高校的科研基因与企业的市场嗅觉结合,才能让技术走出论文、走进车间。”程德林说。


双向赋能:

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

走进蓬江产业园,广东今科机床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JK65五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正在装车发货。这台打破国外垄断的智能机床,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六分之一。“我们敢闯技术‘无人区’,靠的是政策支持和人才底气。”邝锦富说。

在江门,像今科这样的创新故事并非孤例。江门修订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校企合作”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7家、新增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14家,2家企业入选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推动超50%博士后向民营企业集聚,累计引进培养博士、博士后超1300人……提升了企业育才用才效能。

高善旺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公司创业初期遭遇项目中断危机时,政府部门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才让企业“起死回生”,“尤其在人才政策上提供了多项帮助,不仅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还通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帮助企业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校毕业生,我们受益显著,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动力”。

对程德林而言,江门的温暖更显具体: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认定、创业大赛奖金和千万级生产线的落地支持。“从日本到江门,让我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诚意。”如今,他的降血糖茶包远销东南亚,产学研合作网络延伸至澳门高校。

从程德林的大健康产业蓝图,到邝锦富“与国际机床品牌竞技”的雄心;从丁雪梅的锂电材料攻坚,到高善旺的远红外技术突破,人才与城市的双向赋能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去年,江门12家企业跻身广东外资百强,64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飞轮效应”日益凸显……

当“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号角响彻珠江两岸,江门正以产才融合为笔,以湾区机遇为纸,正书写“城以才兴、才以城长”的时代答卷。这座侨都正以更开放的胸襟拥抱全球英才:与时代同行者,必与江门共赢;逐星辰大海者,终将在这片热土书写奋斗者的新篇!

相关附件:
./t1018087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