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首页版块 > 动态要闻

守宣传初心,奏时代强音!江门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时间: 2023-12-04 09:00:00               文档来源:江门日报

近年来,江门12个项目(单位)、6项工作、13人荣获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通报表扬;连续三年,江门新闻发布工作获评省“优秀”,央媒、省媒报道江门稿件数量每年以150%的速度增长;连续三年,江门先后在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形象展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获中央文明办肯定;在广东省“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评选中,连续三年共5个案例获评优秀;近年来,共打造18部精品舞台剧,居广东地市前列,被省文艺界评价为“江门戏剧现象”……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江门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


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过去5年,江门宣传思想战线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思想传播、形象亮丽、文明提质、文化精品、内建机制、安全守护“六大行动”,着力打造“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启超文化的诞生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唱响时代奋进凯歌,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举旗帜 聚民心

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趣味,有侨味!”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党课”在江门市新会人民会堂举行。课堂融入了党史金句传诵、现场拉歌比拼、全体合唱、党史故事讲解等环节,富有侨乡特色的“咸水歌”等被创意改编,现场气氛热烈,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从浅地试水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在全市推广。图为“音乐党课”进校园。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去年以来,江门创新运用“艺术党课”形式,开展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这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江门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扎实生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抓住“关键少数”,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江门抓好抓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共组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超1.5万场次,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市直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覆盖列席旁听,发挥“关键少数”示范表率作用。


注重生动鲜活,推动理论武装向基层延伸——

江门打造了“碉楼下的党课”“榕树下的讲堂”“艺术党课”等基层宣讲品牌,获广泛点赞。其中,“七彩流动课堂”“艺术党课”入选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碉楼下的党课”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图为“碉楼下的党课”走进基层党员群众队伍中。


市主要领导走进校园,带头主讲“思政第一课”,形成有力示范带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策划“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党史青(少)年说”等系列活动,开展理论、文艺、文明“三进”高校活动,在全省树起江门“金扣子”思政品牌……近年来,江门形成“开门办大思政”良好格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江门市“党史青(少)年说”微演说比赛。


在侨乡大地,一场场深入群众的宣传宣讲,一个个扎根基层的思政讲堂,无论线上线下,都提振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只争朝夕、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


抓导向 展形象

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


一场抒怀新闻理想的“围炉煮茶”,让媒体记者分享收获与喜悦;一种充满仪式感的庆祝方式,让现代记者节与历史韵味巧妙融合……第24个中国记者节当天,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在陈少白故居举行庆祝记者节活动,充分表达对媒体人的礼遇、善待、尊重、崇敬、谢意。

弘扬主旋律,社会思想就有了主心骨;传播正能量,社会发展就有了动力源。

近年来,江门聚焦党的二十大、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主线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策划推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非凡十年”“高质量发展看江门”“奋战百千万工程”等专题专栏,唱响江门火热实践,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放眼近年,江门新闻高频亮相中央媒体,央媒、省媒报道江门稿件数量从2020年前三年不足万条,到近三年超10万条次;三大央媒2020年刊播江门稿件不到1000条次,后每年以150%的比例递增;江门发布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位居全省前列……江门媒体传播效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大提升。

如今,高规格、高密度、干货多的新闻发布会,在江门成为“例牌菜”。在这背后,江门推动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立新闻办公室,挂牌设立了“江门市新闻发布厅”,探索建立“线上+线下”新闻发布新模式,组织市级新闻发布会92场,邀请30多位党政“一把手”走到台前,展现自信、开放的江门形象,江门新闻发布工作、信息工作连续三年获评省“优秀”。

打开手机,“侨批中的党史”“外国人在江门”等系列视频火爆全网,被央视新闻App转发。“侨批中的党史实际挖掘的是党的初心与海外侨胞的侨心,在主流媒体中展现出来,让观众能直接感受到华侨华人的家国情怀。”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国雄说。
    

△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江门五邑银信(侨批)。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明星之乡”,江门一方面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设立“媒体智库与新闻研究中心”等四大融媒体工作室,策划推出富有“侨”味的系列融媒产品,有效提升新闻产品到达率、阅读量;另一方面,用好明星资源,力邀刘德华先生在央视《直播大湾区》大型融媒节目中推介江门,跨平台触达人次超10亿,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总榜和文娱榜首位。


树新风 育新人

文明素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作为“江门读书日”的重头戏,“您选书 我买单”惠民项目已为市民“买单”荐阅图书超2.25万册,持续提升群众阅读的获得感、幸福感;“爱心驿站”“文明集市”“文明顺风车”“文明大讲堂”“关爱小候鸟”等品牌,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暖到群众心坎;从浅地试水到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音乐党课”在全市推广……

今年以来,文明之花在侨乡大地次第盛开,更好地对外展示侨乡风貌、广东风貌、中国风貌。

作为中国著名侨都,江门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用侨乡新风新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由省文明办主办的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布活动在江门举行。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以文明培育为目标,擦亮“文明形象展示地”城市名片。

江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落实《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创建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国文明单位2个、全国文明家庭1个、全国文明校园2所。


——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创建工作实现从“案例”到“范例”蝶变。

江门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创新提出“六种思维”工作法,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此外,创新推出的“文明之歌大家唱”传唱活动、“快递小哥”传“递”文明活动,被认为是发动群众支持文明创建、参与文明创建的范例之作。今年,紧扣“百千万工程”,江门出台《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全市文明单位结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构建具有侨乡特色的文明实践“结对矩阵”,走在全省前列。


△江门开展快递小哥传“递”文明活动。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以文明实践为引擎,走出“有形覆盖”“有效赋能”新路径。

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琴房”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辅导。“‘爱心琴房’公益辅导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不少学员跟我们说,这替他们圆了‘艺术梦’,课时名额一经推出便瞬间被抢空。”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晚翠说。
    

△在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心琴房”为学员提供专业的辅导。


文明实践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维度,在其助力下,精神文明建设之路更恒久更深入。近年来,江门开办全国首个机关大院“文明小屋”,创新打造“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目前全市153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实现县镇村三级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快乐社区”——侨乡“6+1”菜单式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第五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

如今,侨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推动讲文明、重礼仪、尊道德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江门成为向海外展示中国文明风采的窗口。


兴文化 强自信

侨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侨·梁”——梁启超与近代华侨华人展览、“侨批中的党史”——江门侨批活化研究成果展、江门首部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首映和捐赠入藏……近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联合主办的“在首都遇见侨乡·广东江门主题月活动”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一系列深挖华侨文化的精品在这里得到推介,并走向更大的舞台。
“侨”是江门这座城市最独特的城市名片,也是迈入“大湾区时代”后,江门最重要的城市基因。近年来,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侨文化这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围绕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江门今年以来组织活动70多场次,其中在北京举办5场,并推出图书《浩荡天风远——梁启超的故事》、纪录片《梁启超》等一批作品,进一步深挖弘扬梁启超先生的精神文化内涵。连日来,江门还组织开展了白沙文化节、“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等活动,展示侨乡文化“双创”新活力。

放眼江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随处可见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其中,江门在全省首创以“揭榜挂帅”方式对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进行深度创作,先后打造音乐剧《小鸟天堂》《侠影·咏春》《戴爱莲》、新编粤剧《碉楼》等18部优秀剧目,在北京、厦门、广州等多地巡演,获得广泛好评,被广东省文艺界评价为“江门戏剧现象”。
    

△江门近年来先后打造18部优秀剧目。图为10月10日晚,由市委宣传部出品的江门原创侨批题材舞剧《侨批·家国》“回家”公演。江门日报记者 郭永乐 摄


随着文旅产业强劲复苏,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华侨古镇等颇具“侨”特色的文旅品牌持续火爆。江门擦亮“文旅融合的标杆地”城市名片,创建广东省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国内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休闲度假项目赤坎华侨古镇也投入运营。此外,江门还组织实施“侨都文化产业重塑行动”,大力发展商业演出、体育赛事,培育文化消费,推动江门从“天然摄影棚”向“影视梦工场”转变,江门首部原创华侨主题院线电影《故园飘梦》也成功上映。
    

△侨博馆新馆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


如今,人文侨都不断“出圈”,文化强市建设掀开春意盎然、文脉飘香的新篇章,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打响“中国侨都”城市品牌。


聚侨力 筑同心

在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中彰显担当

近日,从百年碉楼、赤坎华侨古镇到启超故居,国内外华文媒体大咖来到江门,感受侨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出新出彩。当天,江门与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广州日报共建的“中国侨都国际传播实践基地”正式揭牌。
    

△国内外华文媒体大咖在江门采风。陈枫 摄


据了解,江门还组建了中国侨都海外华文媒体联盟,成立“海外华文媒体传播(服务)中心”,与海外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设海外侨乡专版,共办音频视频节目,有效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

当前,如何发展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给我们出的必答题。江门守正创新、主动担当,创新“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主动融入国家外宣战略,聚焦服务江门对外交流,构建具有侨乡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方式。“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同时入选广东省第九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和省委宣传部2023年外宣重点扶持项目。

在国际传播这条跑道上,江门一方面坚持“内容、平台、市场”三管齐下,打造海内外媒体交流平台,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华文媒体”平行分会、海外华文媒体高质量发展主题采风、世界报业协会年会调研行等交流展示活动,借力央媒、省媒以及海外华文媒体等国际传播平台,让世界看到江门风采,为侨乡韵味活力点赞;另一方面创新表达侨乡文化神韵,连续两年策划推出“网络春晚”、云赏端午龙舟直播、中秋“云”赏月等系列活动,与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叙乡愁、共情传播。

不仅如此,江门还坚持互联网思维,策划组织大量有传播力的网络传播活动。比如,把网络热门话题“大家来上分”转化为“我是江门的”城市形象宣传短视频比赛,引发了一场全民自发参与的城市形象网络宣传热潮,成为市民参与度最高、成本最低的城市宣传活动。

惟志惟勤,善始善成。接下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立足江门、宣传江门、服务江门,以饱满热情更好满足群众新期待,拥抱时代新发展,实现事业新突破,为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相关附件:
./t942796_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