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青年担当奉献为战疫,一名入党申请人的抗疫日记

     时间: 2020-04-14 15:25:00               文档来源: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3月22日早上7点半,市委组织部派出工作人员区卓然随工作组前往广州驻点工作。每天早、中、晚无间断的轮班,每天与封闭的防护服、勒紧的口罩和护目镜为伴,还有来自同在驻点的党员先锋们的支持和鼓励,在驻点工作的第5天,区卓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愿意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竭尽所能,贡献力量。

至今,区卓然已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0多天。他在工作之余,也以日记的形式,将这项艰辛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记录下来!

日记一

323日  周一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境外快速蔓延,近期从境外经广东各机场、口岸入境的来江返江人员持续增多。根据部的安排,我受命加入江门市成立的入境旅客接转工作组,驻点广州白云机场,与“战友”们一起,负责入境旅客接、转、运工作,主要包括入境返江旅客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数据对接、集中转运等,直至护送旅客至特派大巴离开机场。

今天,是我来到白云机场参与驻点工作的第一天。这是午夜第一轮值班,时间从凌晨零点至夜里四点。我来到白云机场驻点工作组专用防护服更换区域,现场除了江门的驻点组,全省各市的抽调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中,有的刚刚换班,正在消毒区为防护服消毒;有的则像我一样,正准备穿上防护服进入机场隔离区域。

因为是第一次穿防护服,虽然之前也听闻了穿着防护服的各种不舒服,但真正亲自穿起来,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可能是密封性太好,我感觉呼吸很不习惯,换个说法,就是呼吸很困难。拍档立刻过来帮我调整,还是无济于事,看来需要自己去习惯了。

更衣区与隔离区一门之隔,打开门,眼前尽是归国旅客,几乎是一个挨着一个。他们都带着或多或少的行李,从他们的眼中,我能看出“疲惫”两个字。疫情期间在这种室内环境人与人之间是应该保持距离的,但因为旅客实在太多了,好多事情自然也就顾不上了。

我来到江门驻点组的转接登记处,供返江旅客休息的座位还很充裕,跟身后过道的旅客有种鲜明的对比。心里想,还好!看来入境返江的旅客并不多。跟正要与我们交班的同事简单交谈才知道,返江的旅客其实非常多,转接工作相当紧张,发车频率也很高。就在我们过来的5分钟前,刚刚发了一班。看到他们戴着积满水汽的护目镜,以及离开时疲惫的身影,我不禁开始紧张起来。

不安的情绪其实并没有持续太久,接下来的数小时内,我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繁忙的接转工作中。航班一趟接着一趟,返江旅客一波接着一波,我一边登记着眼前数位旅客的资料并为他们测量体温,另一边则实时向驻点指挥小组上报待接人数,并与跟随大巴的随车(大巴)工作组沟通,争取尽快出车(大巴)。待大巴就位,我们就带着返江旅客来到8号站台上车。为了司机与乘客的安全,一台大巴只允许乘坐18人。看着他们顺利回家,心里挺愉快的。

不知不觉到了换班时间,走出隔离区域,身体一放松,疲倦感也随之袭来。来到消毒区,用消毒液将全身喷了个遍,然后开始脱防护服。不脱不知道,这个防护服真的好难脱,分分钟要抽筋。一旁的护士姐姐见此情景,教了我们一个快速且安全的脱衣技巧,十分奏效,终于把这身“战衣”脱了下来。心里感激不尽!

走出机场,天还没亮,但降落的客机依然一架接着一架,轰鸣声此起彼伏。

日记二

330日  周一

自从3月28日航班管制以来,机场驻点登记处接收的入境返江旅客大幅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截止今天接收的入境旅客,在这7天的时间里,我一共登记了148位归国返江人员。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止有我,我身后的同事们也在默默地支持者我。今天,天气骤变,气温降到了15度左右。同事们第一时间想到了我来时穿的是短袖衣服,担心我不够衣服,还不忘嘱咐我吃好休息好,有任何困难和需要都要第一时间告知。每次值班回来看到他们的信息,心里总是暖暖的。

今天值的是中午班,我和刚轮换过来的新同事提前一小时来到白云机场P8室内停车场。因为停车场离隔离区很近,为了不着凉,我们决定就在公务车上穿防护服。我们商量了一些保暖的问题,新同事决定在防护服里面穿件外套,从外面看防护服有点像宇航服,我们俩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而我则直接短袖在内,防护服在外,这样穿起来更快。而经验告诉我,防护服的保暖功能值得信赖。

进入隔离区,过道上的入境旅客比最初我来的时候少了近七成,“最热闹”的登记点分别是广深莞。我们这边也没有闲着,虽然待接旅客不多,但我们还是按部就班,一边把人数及所属市区人数上报驻点指挥小组,一边通知各市区调度小组去为旅客的接收作准备。

期间,不时会有其他省市的旅客过来,咨询他们所属省市的登记处或是寻求一些生理需求(肚子饿或者想上厕所甚至是身体不适等)的解决办法,我们都很乐意地为他们一一解答。此时,忽然觉得自己很适合做服务行业,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取悦了自己。

与接送返江旅客的大巴做好信息对接工作之后,我们将10位返江旅客带到大巴停靠的8号站台处,帮一些年纪较大的旅客将行李搬到大巴行旅舱上,再统一点名,确认全部旅客都在车上后,大巴出发返江,我们的工作也暂告一段落。

疫情防控有赖于全国各界无私参与抗疫防控工作的志愿者。送别了大巴,回到驻点登记处,暂时还没有新的返江旅客过来登记,于是我开始观察在场穿着防护服的工作者,他们有的正在忙碌地为旅客做着登记,右手拿着笔写着字,左手拿着手机在通话,眼睛的焦点则不断在旅客以及纸上切换,而有些则健走般地游走于隔离区域,或许有什么状况需要去处理,有些则已经领着返程队伍,在大门(隔离区域通往转接站台的大门)处作最后的点名以及填写用于大巴放行的签收条,还有一些应该是机场的工作人员,拿着消毒液喷洒器,定时出现为场地消毒。

场内的运作一直都有条不紊,让人看起来像一台机器,却充满了人情味。

相关附件:
./t440931_mo.html